语言与文化相互依赖、相互影响,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沪语是具有地域特色的重要标志,理解一座城市应该从语言来了解城市文化。但是随着普通话的强势,上海话逐渐走向边缘,许多年轻人都不会说流利的上海话,尤其是让我们的孩子们通过活动喜欢沪语、学习沪语、养成讲沪语的习惯。
“浜瓜”还是“崩瓜”? 上海人老规矩,立秋当日吃最后一次西瓜,之后不再吃。如今白露也过了,再来谈西瓜,实在是有点不合时宜。就像全球气候变暖仍坚持立秋后不吃西瓜一样的不合时宜。 前两天,网上在传一个视频帖子,是我的电台同事“动感101”的朋友做的。
上海闲话虽然很多上海人都会说,但如果要写,是不是还是要想一想哒?下面这些字如果你统统都能写出来,那你就是,正宗上海模子!可是,据说99%的人不会写哦!覅Fiao【释义】覅=不要。读起来其实就是把“伐要”两个字连读。
上海开埠之后,大量外国人来到上海,海纳百川华洋杂处之下,许多外来语融入到上海话之中。所谓“洋泾浜”,原指带有地方口音的不纯正英语,而这些一度被人瞧不起的“洋泾浜”却在不知不觉之中进入了上海话之中,成为了上海话日常用语中的一分子。
一座城市的文化底蕴体现在方方面面,而方言,无疑是城市的灵魂。传承上海本土方言,留住海派文化根脉,是一件非常有意义的事情,因为沪语是上海人赖以生存的文化基因,是最自然表现上海多元文化的根基。如果消失或变异了,沪语的传承势必断层,海派文化就会失去根基。因此传承沪语也刻不容缓。
白相与白相人 “白相”是一句经典的上海话。外地朋友只要学三句上海话,里面恐怕就会有一句是“白相”。 “白相”啥意思?当然是玩耍的意思了。 为啥“白相”是玩耍呢? 这就要从“白相”的“相”字说起了。 “相”就是看。
今朝阿拉来谈一谈上海闲话!边笑边把上海话学起来!谈笑间,烦恼灰飞烟灭!上海话小段子1 弄堂电话老李八早,较关宁窝里厢么电话,弄堂口额烟紫店里厢有公用电话,侬想想看,礼拜天老清老早,还么困醒了,阿姨了该楼下头就开始叫了:“三零八额捏丝平”... "无作胚打电话把侬"...
上海话,是海派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生活在上海的人来说,无论你是土生土长的“老上海”,还是“新上海人”,能够“飙出”一口上海话总是让人刮目相看的!前两天从上海走出去的央视主播潘涛因为一段“散装上海话”的朗读火了虽然很多发音还不标准但被无数网友称赞“勇气可嘉”!
今天这个“史上最全明星飙沪语合集”保证让你笑到脸~抽~筋~哈哈哈哈!1。“洋泾浜”组。“侬好,我是咦~曾~须~”说完自己都不好意思地笑翻了!哈哈哈哈。“情歌天后”梁静茹在演唱会上。用上海话祝大家“情人节快乐”
中文导报 笔会专栏三家村 杨文凯表演艺术家赵有亮先生月前去世,享年79岁,引起了一片悼念之声。赵有亮先生在上海出生,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曾主演《孽债》《夺子战争》等经典作品,后来出任国家话剧院首任院长,但他的骨子里是个演员,不是官员,令人敬重。
有那么一些上海话,你会说,但是不会写,写出来,你又不认识了。这些话会从阿爸姆妈的嘴里蹦出来,但在小青年的词库里,已经很少用到了。今朝小编给大家罗列了一些,看看这些上海话的来历,侬侪晓得伐?●“喊魂”大约50年前,江南乡间还有“喊魂”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