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在中国也算一个家喻户晓的“历史名人”,但凡你能想到的描述乱臣贼子的词语,都可以往他身上放,绝对不带错的。比如抗命专权,烧杀抢掠,剥削百姓,换皇帝和火烧都城等等。在大部分人看来,董卓就是一个又笨又坏的乱臣贼子。
可令人奇怪的是,作为一个边地将领,所掌握兵力也并非最强,在特别看中出生和名望,有采取重文轻武的东汉一朝,董卓竟然能一举入京,以雷霆之势,控制政治中枢,挟天子以令诸侯,可以说简直是一个奇迹,这可是在后世,连远比他强悍的安禄山都做不到的事。
董卓精心挑选了一个吉祥的日子,迎接天子刘协进入长安的未央宫。随后,他又下令让洛阳数百万的人口迁移至长安,并派遣士兵们一路驱赶。此时洛阳的街道上尘土飞扬,人群如潮水般涌动,百姓们背着沉重的行囊,扶老携幼,步履蹒跚地前行。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疲惫和惊恐,眼中闪烁着迷茫和无助。
上篇《说破经典有意思29:三国谁最勇,数不着赵子龙》,遭到不少朋友热情的鼓励、恳切的批评和痛心的谩骂,老骥照单全收。老骥在网上被骂,早成习惯。记得当年曾写过一篇评诸葛亮的文章,对这位蜀汉丞相稍有恶评,在《青年评论》和《社会科学报》等刊物上发表,不久就荣获千万人围攻。
周毖、伍琼、何颙均为当世名士,董卓对他们的话深信不疑。然而,这三位名士心中却都倾向袁绍。他们便对董卓进言:“废立皇帝乃国家大事,非寻常人所能轻易涉足。袁绍之所以离去,实因他未能从大局出发,心生恐惧,而非有意背叛。倘若此时追捕袁绍,恐怕会逼其反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