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虽然号称基建狂魔,也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但在个别领域依旧存在短板,例如集成电路行业。受历史因素的影响,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起步较晚,同时还因为被海外进行技术封锁和垄断,所以发展很慢。直到现在,大多数国产芯片仍依赖于美国的技术,在光刻机制造领域,我国更是几乎没有话语权。
“造不如买”是李鸿章李中堂的经典名言,这在晚清却是事实,晚清兵工厂制造的舰船和火枪确实价值远高于进口产品,在清末欧美兵工厂甚至对亚非拉土著都进行了军火倾销,有专门用于出口非洲的火枪版本,这些武器性能还真不比大清的自产军火差。
在二十年前,时任科技部长的徐冠华就一针见血地指出,我国信息产业存在着“缺芯少魂”的巨大短板,如果不尽快弥补,未来或将会被“卡脖子”。然而,当时国内的某些知名企业却坚持“买办”,即便中国院士倪光南一再强调核心技术的重要性,可依然被无视,甚至最终还因此而被踢出公司。
刘少奇同志提出“造船不如买船,买船不如租船”的观点,是基于当时的国情提出来的。国内重工业是国民党留下来的烂摊子,制造设备落后,技术贫瘠,人才缺乏,别说轮船、飞机、汽车造不出来,连钢铁产量也少的可怜,螺丝钉都要进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