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江西填湖广”“湖广填四川”,这一历史上长江流域的移民浪潮有何渊源?日前,“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在武汉揭幕,展出鄂湘赣川渝五省份收藏的重要家谱展品,呈现了长江流域的家谱文化与迁徙记忆。观众在参观“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
8月15日上午,湖北省图书馆举办第十五届晒谱活动,省内外古籍专家、方志研究者、家谱编纂者汇聚一堂。来自武汉市蔡甸区的萧氏族谱编纂者萧诗彪称,通过萧氏族谱可追溯至西汉开国功臣萧何,至今73代;从明朝初年萧家祖上自江西迁至武昌府,至今33代。
来源:【山水洲城记】节前回乡,节后返程。每年春节期间,都会涌现临时性人口大迁移,就像候鸟一样,往返于故乡与工作、生活之地。当然,这个迁移只是节日性的人口流动,而非移民。殊不知,早在600多年前的元末明初,爆发了一次声势浩大的人口迁徙,借用一句民谚,那便是“江西填湖广”。
中新社武汉8月15日电 (马芙蓉 吴易忆 刘梦)“共饮一江水——长江流域四省一市家谱文化展”15日在湖北省图书馆展出,通过湖北、湖南、江西、四川、重庆四省一市公共图书馆收藏的重要家谱展品,集中展现了长江流域家谱文化。
在松桃苗族自治县大坪场镇,有一个至今保存完好的“江西会馆”,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是目前松桃境内保存较好的一座具有明清时代建筑特色的古建筑,也是当年“江右商帮”及其后裔留给大坪场的宝贵财富。“江西会馆”完好的防火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