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初评、终评和公示等程序,中国科技馆、钱学森故居、袁隆平杂交水稻科学园、李四光纪念馆、澳门科学馆等140个单位入选2022年度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覆盖30个省区市和澳门特别行政区,建设期至2026年。
为弘扬科学家精神,助力全民科学素质有效提升,3月30日,由江汉区科协主办、武汉科技报科技文化交流中心承办的2023年“学习党的二十大 科普向未来”科普智慧行活动顺利开展,来自江汉区全民科学素质成员单位的50名科普工作者走进武汉生物工程学院钱学森纪念馆,领略钱老在科技领域绽放的璀璨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5月18日,在整齐响亮的朗诵中,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庆祝“5·18国际博物馆日”暨科学家精神进校园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钱学森学校拉开帷幕。
云的故乡 梦的摇篮 孝感云梦是出土国宝级文物的大县 也是楚文化重要发祥地之一 秦汉简牍在这里接踵而出 为国家历史提供不容置疑的佐证材料最近,云梦县博物馆受到广泛关注 湖北科教资源丰富 博物馆、科技馆、科普教育基地众多 成为广大市民打卡 增长知识的新去处。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叶涛 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雷宇)湖北首个独立设置的民办高校——武汉生物工程学院走过三十年历程,向社会输送11万余名高素质应用型人才。11月28日,该校在晨光体育场举行庆祝建校30周年高质量发展大会。
极目新闻记者 柯称通讯员 程晓璐 江萍摄影 陈冲实习生 张之楠“想不到钱学森爷爷回国的路那么艰难。”“在延教馆小礼堂唱队歌时觉得很自豪。”1月26日中午,在返回学校的大巴车上,武汉市江岸区博雅小学的学生还在热烈讨论着。
光明日报记者 王建宏 张锐 光明日报通讯员 秦恒 毛军刚“从千湖之省,到万瀑之乡,攀缘高山,跋涉深涧;从荆楚大地,到八桂田园,踏步荆棘,蒙犯霜露……”近日,来自湖北、贵州、广西等省份的7所师范院校的3000余名师生齐聚湖北武汉,同上一堂弘扬教育家精神“大思政课”,共立“教育强国,
2023年全国科普日中国地质大学专场活动的首站在全国科学家精神教育基地地大校史馆举行,中国地质大学海洋学院教授、国家珠峰高程测量登山队队员,湖北省荆楚好老师陈刚教授以“攀登的意义”为主题,为40位小学生讲解了亲身攀登珠穆朗玛峰的艰苦与荣耀,介绍了用国产全球导航定位系统北斗设备,进行了高精度实时动态测量技术测试和冰雪覆盖深度探测的背景和目的。
初到武生院踏上新征程绿树成荫,校园面积大是不少同学对武生院的第一印象在军训期间更深入地走近武生院发现武生院更多的美拍个美照,定格美好接下来这些校园美景也不容错过!钱学森与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博物馆2011年12月钱学森诞辰百年之际,我校自主建成钱学森纪念馆。
疫情第三年困住了很多脚步但困不住花朝河湾的四季花开也困不住仓埠的樱花绚烂、金桂飘香困不住问津书院的礼仪人生也困不住涨渡湖森林色彩斑斓、群鸟翔集困不住凤娃古寨的夜宴点亮乡村夜经济更困不住紫薇都市田园一路载满田园风光的小火车困不住道观河山水生态画卷徐徐展开也困不住香草伊甸园的浪漫风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