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对延长寿命的探索从未停歇,这是一个贯穿古今的话题。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始终怀揣着对长生不老的渴望,不断寻求着各种方法来实现这一目标。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现代社会的人们在追求长寿的道路上有了更多的探索和发现。
这意味着,携带这些基因变异的人,在生命的旅程中可能会比其他人更早地面临健康危机。美国心脏病学会曾做过相关研究,在随访收集了近 17 万名 50 岁中年人的睡眠与寿命数据后,发现睡眠状态能达到理想状态下可以降低 30% 左右的全因死亡风险,延寿近 5 年。
基因作为生命的密码,对人类寿命有着一定的影响。近年来,众多研究致力于揭示基因如何在寿命中发挥作用。研究发现,基因并非决定寿命的唯一因素,但其重要性不可小觑。可操作基因型与多种疾病存在紧密联系,如心血管疾病、癌症以及代谢类疾病等,从而对寿命产生影响。
几乎所有的疾病背后,都能找到遗传的蛛丝马迹,举个例子,如果直系亲属里有人罹患癌症,那么后代发生癌症的风险更高,如果直系亲属里有人罹患高血压,那么后代出现高血压的风险更高,如果直系亲属里有人罹患1型糖尿病,那么后代出现1型糖尿病的风险更高。
众所周知,世界上有长寿基因,有人吃喝玩乐从不节制仍然能活到八九十岁。同样,世上也有“短命基因”,这些人不仅难以长寿,而且容易患病,备受折磨。不久前,科学家真的发现了“短命基因”,并且这种基因的发生率高得出人意料。
你可能听说过,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有一副好身体,即使生活习惯不太健康,也能活得很久。这可能是因为他们拥有所谓的“长寿基因”,这些基因让他们的身体更能抵抗疾病,活得更久。但是,世界上也存在一种相反的基因,我们称之为“短命基因”。这些基因可能会让某些人更容易生病,寿命也更短。
也就是说,每25个人里,就有一个人的寿命可能比其他人要短,但也不能忽视生活习惯对寿命的影响。2024年4月,在《循证医学》期刊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遵循4种健康生活习惯“不吸烟、定期运动、充足的睡眠、健康的饮食”,在40岁时可以将预期寿命延长5.2年,即使存在“短寿基因”,有这4个习惯的人也能抵消62%“短寿基因”的影响。
吴大爷每天都会跟邻居一起在楼下下棋、散步,日子过得好不悠闲。今天一群人聊起了邻居老周,都觉得十分惋惜,因为老周刚刚63岁,退休的日子还没来得及享受,就被查出肺癌晚期,没有多少日子了。对于老周患癌,他们都觉得很诧异,多年来他不烟不酒,生活习惯十分健康。
众所周知,人与人是一样的,但又是不一样的。一样的是大家都是23对染色体,不一样的是最深层的基因有所差异,特别是在寿命这一块。有的人天天胡吃海喝,烟酒不离手,健康养生的一点不听,照样活到八九十岁;有的人清淡饮食,每天运动,早早上床休息,疾病却还是找上门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