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级非遗项目苏绣(市级)传承人讲述苏州刺绣在新时代的新生命力;一面苏州檀香扇在方寸木片之间将文化传承娓娓道来;通过线上直播,苏州核雕再一次受到人们的喜爱……近日,“焕新非遗”江苏站采风行动走进苏州,苏州锦上添花的苏绣、“中国风”的苏扇、指尖上的绝活核雕……在“非遗守艺人”数十年
【守望家园】作者:吴忠(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临港现代服务业与创意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技艺类非遗”,就是人们常说的“传统手艺”,是根植于农耕文明的文化遗产,是跨越时空、超越国度、富有永恒魅力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日前,龙泉发布“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龙泉宝剑锻制技艺”三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图文表述使用指南。这是全省首个非遗项目图文表述使用指南,也是我市完善非遗活化传承机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实践。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的瑰宝。
老手艺,是中华民族数千年来文化深厚而绵密的传承,它不仅是一个时代的文明记忆,也是一座城市的情感记忆。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许多我们熟知的老手艺,正在悄悄远去,成为我们记忆中的一部分。 时光只解催人老。走近老手艺,就是倾听历史;走近老手艺,就是感悟乡愁。
北风起,索面长。临近春节,浙江省宁波市北仑柴桥街道四合村的手工索面又进入销售旺季。走进四合村,一路上能看到一排排用来晒索面的木架,在阳光的映照下,从高高木架上悬挂下来的索面,犹如一根根银丝,闪烁着亮光。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冲 摄影 张晓曦 通讯员 王昱汀 蔡银欣赶集去喽!1月3日下午,随着礼炮齐鸣,位于浙江宁波余姚市三七市镇二六市村“一半烟火·一半清欢”新年市集正式拉开帷幕。活动现场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来自四面八方的村民与游客们纷至沓来,将修整宽敞的老街挤得水泄不通。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 【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青年非遗传承人】瞧,那些“逆袭”的老手艺——新匠人焕新老手艺的故事 光明日报记者 殷泽昊 彭景晖 当人们在一门手艺前冠以“老”字时,这门手艺通常底蕴深厚、精妙绝伦,但有时也意味着它“曲高和寡”“孤芳自赏”,甚至面临存续方面的困境。
在浙东四明山抗日根据地旧址,记者和当地青年志愿者在听讲解员介绍抗战历史。浙江在线08月28日讯(浙江日报记者 阮蓓茜 市委报道组 谢敏军) 从余姚出发,驱车沿着四明山北麓的蜿蜒山路前行,便来到重峦叠嶂的小镇——梁弄。
韩宇雯保护文化遗产,传承中华文明。6月5日上午,由余姚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文物局)、余姚市生态文明促进中心、马渚镇党委、马渚镇政府共同主办的“同一条运河 共千年文脉”2024年余姚市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宣传活动在浙江省余姚市马渚镇拉开帷幕。
“磨剪子嘞~戗菜刀”的吆喝声,如今可得是“上些年纪的人”才有的记忆了。时代在变,生活方式在变,很多传统老手艺已经在生活中失去了存在的舞台。但是,在浙江宁波鄞州区姜山镇有一个叫胡宝桃的“磨刀匠”,多年来走社区,进大山,甚至自费到全国各地为大家义务磨菜刀,开展志愿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