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0日,在大埔县茶阳镇迪麻村广华生态农业农田基地内,260亩良种水稻喜迎丰收。农户们正趁着晴好天气加紧收割晚稻,确保颗粒归仓。走进广华生态农业农田基地,连绵成片的稻田在太阳的照射下愈加夺目,收割机在田间驰骋,微风拂过,沉甸甸的谷穗低头摇曳,丰收的气息伴着稻香扑面而来。
根据《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建设工作方案》《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认定管理办法》,省级“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专业村镇候选名单经镇申报、县农业农村局初审、市农业农村局审核推荐,省农业农村厅组织专家认定评审。
三江汇流之地:大埔县 /茶阳镇大埔县是梅州市境内"三江汇流"之地最集中的地方。汀江自北向南从福建流向广东,流进广东的第一站便是大埔县的茶阳古镇,汀江在茶阳古镇与来自东面的小靖河、漳溪河在镇区狮子口汇合,汀江也在此形成了其流域内继三河坝以外的第二个 "三江汇流"景观。
图为茶阳镇长兴村深山的广地龙养殖基地。刘文烽 摄小蚯蚓“钻”出致富新路径、海虾“游”进山中、金针菜成为“致富菜”……如今的大埔,一个个特色产品、一条条产业链条赋能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基础,一头连着群众的“钱袋子”,一头连着乡村振兴的新动能。
去大埔县茶阳镇是上周的事,如今才说,实在惭愧,让学者这个VLOG视频博主颜面丢尽矣!现在古镇能完好保存的已经很少了,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茶阳镇还是大埔县的县城,是连通福建的水陆交通枢纽,商贸发达、文化多元,出了不少人才,中山大学首任校长邹鲁便是茶阳人。
南方日报讯 (记者/李赫)笔者从省水利厅获悉,近日,梅州大埔县茶阳镇防洪工程正式开工建设,预计于2024年建成。从此,茶阳沿江两岸及下游群众将告别洪水来时急转移、退水之后“洗大水”的日子,茶阳人民千百年来“江河安澜”的期盼即将变成现实,助力茶阳镇开启经济社会发展新局面。
“天教把定春风笑,来作人间长寿仙”,长寿一直是人们孜孜不倦的追求,像秦始皇、汉武帝等强大的帝王,也不能免俗地求仙、服用灵丹妙药,以求长生不老。自古以来,中国诞生了不少“长寿之乡”。在广东,就有这么一块世界知名的长寿之地——梅州。梅州是“世界客都”,位于广东省东北部,是客家人比较集中的聚居地之一。
东南网4月3日报道(福建日报记者 单志强 通讯员 王婷婷)春光好,农事忙。在福鼎市嵛山岛30亩农田里,种植户汪敬财驾驶着农机来回翻耕土地,准备播种玉米。“原来这片是撂荒地,经过盘活,变成‘增收地’的同时,还延伸出一条循环种养链。”汪敬财说。
近期,河源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联合市食品检验所组织开展食品安全专项监督抽检,共抽检184批次,涉及15个食品大类,含粮食加工品、调味品、方便食品、酒类、豆制品、肉制品、饮料、糕点、蔬菜制品、茶叶及相关制品、炒货食品及坚果制品、淀粉及淀粉制品、乳制品、餐饮食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
第十名:天目湖白茶属性:绿茶产地:江苏省常州市溧阳市入选理由:“外形细秀,色泽绿润,滋味鲜爽”天目湖白茶是江苏省溧阳市特产,之所以叫“白茶”是因为其种植的“安吉白叶茶一号”茶树,依据温度变化其叶色转白,但天目湖白茶是采用绿茶的炒烘结合工艺制成的茶叶,因此属于绿茶,其特点为栗香馥郁
广州日报全媒体记者今日从梅州市大埔县相关部门了解到,今年4月底以来,由广东省自然资源厅牵头,经过省核工业地质局二九二大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及省规划师建筑师工程师志愿者协会为期四个多月的实地调查走访,以及省“三师”志愿者通过查阅了国内外档案馆相关史料近千份,采访了数十位知情人士和革命先辈后人,对勘查20世纪中央红色交通线大致走向有了初步结论。
大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第四季度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按照国家、省信息公开有关规定,食品抽样检验信息应当在政务网站设立专栏,每月、每季度依法对抽样信息进行公开。大埔县市场监督管理局2023年10月1日-11月30日共抽检食品322批次,合格317批次,合格率98.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