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克,《吻》,挪威蒙克美术馆藏品,上图:1897;下图:1902,彩色木刻版画撰文_李莞潸北境风暴扬起的三条“饰带”1902年,蒙克受邀参加第五次柏林分离派群展,以22幅作品的数量首次大规模系统性地展示他的组画“生命的饰带”。
19世纪90年代是欧洲新思潮盛行的时代,也是蒙克创作最辉煌的时期,他全身心地投入在“生命”组画的构思、创作中,这时的作品富有哲理性和时代感,他的艺术思想走向了成熟。《呐喊》画作中的地点,是从厄克贝里山上俯视的奥斯陆峡湾。
作者:陆颖(浙江师范大学艺术学院讲师)在电影发展历程中,作为传统视觉艺术形式的绘画与之产生了彼此纠缠的关系,二者如同两条蜿蜒前行的轴线,时而交错、时而并进,在形式创新与内容互动等方面,逐渐消弭了门类艺术的边界,催生了视觉转换上的共生关系。
爱德华·蒙克(1863-1944),挪威艺术家,是享誉全球的表现主义大师。他的代表作(包括《呐喊》)多与爱情、焦虑、渴望和死亡等主题有关。除了对于人物和焦虑情绪的塑造,描绘大自然的风景画也是蒙克艺术生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与时代的交融,既是传承,亦是创新。【精神的映像——世界艺术大师海报收藏展】即将在海信艺术中心揭开序幕!这场盛会将呈现60余幅世界艺术大师珍贵的原版海报,跨越时代的魅力将为艺术爱好者们带来一场无与伦比的文化盛宴。
在当今知识界,动荡的全球局势、昔日两次世界大战的阴影仍在持续激发着深层次的政治无助感。与此同时,有关西方政治制度积累的多种实践经验、以及知识社会学的诸多建构都在助推一种内省的思潮。人们惊讶地意识到,自柏拉图以降的政治理论的宏大传统正在被搁置,越来越多的学术争鸣更倾向于回顾过去。
梵高(1853-1890)的《割耳后的自画像》,1889年,布面油画,考陶尔德学院画廊,伦敦。该画作图片被作为素材用于《自画像里的秘密:艺术家和他们的自画像》一书的平面书影。自画像至少可以追溯到古希腊,不过这一主题的早期历史极其匮乏,直到文艺复兴时期它才开始成为艺术的重要分支。
爱德华·蒙克的《呐喊》把人类极端的孤独和苦闷,以及那种在无垠宇宙面前的恐惧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1892年他应邀参加柏林艺术家协会的展览,由于形象怪异,其作品在德国引起激烈反响,画展只开了一周即关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