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用本文: 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 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22, 45: 988-995. DOI: 10.3760/cma.j.cn112147-20220320-00220.2018年中华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发布了《利奈唑胺抗结核治疗专家共识》。
今年的11月18日至24日是世界提高抗微生物药物认识周,这次的主题是“扩大认知,遏制耐药”。为此,长沙市中心医院药学部通过广泛宣传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知识,提高社会公众和医务人员对耐药危机的认识,牢固树立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观念,减少不必要的药物使用,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和参与抗微生物药物合理使用的良好氛围。
结核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引起的,是全球重大人类传染病之一。现有用于抗结核病的化疗药物,品种少、选择余地小、治疗疗程长且不良反应严重。多药耐药和广药耐药结核分枝杆菌的出现使全球抗结核的形势日益严峻,开发疗效好、不良反应小且不易耐药的新型抗结核药物迫在眉睫。
结核病患者在化疗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些令人困惑的问题:患者第一天服用抗结核药物后发现尿液呈橘红色,这是药物不良反应吗?还能继续服药吗?自从服用抗结核药物以后,脸色发黄发黑,是否与用药有关?抗结核治疗方案中氯法齐明导致的皮肤黑红,停药后是否可以恢复?
赵玉芬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药学部新型抗菌药物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中,发挥了不可估量的治疗作用,常常使病情发生戏剧性的反转,挽救了患者的生命。这样独特的疗效无疑奠定了这些抗菌药物在细菌感染性疾病治疗中不可撼动的地位!
血液病患者常因疾病本身或治疗措施如化疗等,导致中性粒细胞减少,免疫功能受损,是感染的高危群体。替考拉宁是一种新型糖肽类杀菌剂,在分子结构上的优化,使其比万古霉素有着更为出色的组织穿透性和更稳定的靶点结合能力3,且药物安全性更佳,无肾毒性等副作用4,同时迄今为止仍保持对葡萄球菌近乎百分百的敏感性,MIC值稳定,基本无漂移现象5,6。
结核病俗称痨病,是由结核分枝杆菌引起致死性疾病,自2014年以来已成为世界第一大传染病。然而,尽管世卫组织在1993年就已宣布世界进入结核病紧急状态,但是到目前为止,只有3个新药被批准用于治疗结核,但是由于毒副作用等原因,只能用于难治性结核,换言之,至今无一线新药。
西班牙《国家报》网站12月27日发表题为《2021年除新冠疫情以外的全球卫生领域的里程碑》的文章,全文摘编如下:所有关于2021年全球卫生事务的报告都认为,新冠肺炎的出现对与其他疾病的斗争造成了拖累和阻碍,而这些疾病也导致全球许多人死亡。
正常人的双肺,在胸片上是两块左右对称、黑色为底、点缀以白色血管束的形状。结核病人的胸片,往往叠加着陈旧的钙化、中期的结节、新增的渗出,左右两肺可以面貌迥异。每年的3月24日是世界防治结核病日。作为历史上最古老的疾病之一,“白色瘟疫”并未撤离我们的生活。
我国目前已成为全球慢性肾脏病患者最多的国家,结核病的发病数亦位居全球第二,CKD患者感染结核病的风险增加,而结核病患者中CKD的患病率也明显增高,两病共存为临床的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并将成为一个更加严重的公共卫生和社会经济问题。
利奈唑胺本质上是用于治疗特定细菌所致造成的感染,所以不只是用于治疗肺部炎症,肺部感染,还可用于治疗复杂性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非复杂性的皮肤和皮肤软组织感染。同时利奈唑胺也存在着很多的副作用,所以患者不可以自行服用,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正确用药。
众所周知,肺结核是一种常见的慢性传染性疾病,发病率高、耐药率高、致死率高等特点,而耐药结核是指耐药结核患者对异烟肼和利福平具有耐药性,相较于普通肺结核而言,耐药肺结核的治愈率更为低下,由于治疗时间非常长,因此,其不良反应的发病率和治疗费用都较高,对结核病的控制造成阻碍。
近年来,结核病已经有死灰复燃的趋势了,即使是有有效的抗结核手段,全世界仍有三分之一的人群仍受结核病困扰,特别是中国,是重点地区。且在治疗结核的同时,一定要尽量全面掌握结核药物可能产生的副作用。目前国际上有十余种抗结核药物,像是异烟肼、利福平和吡嗪酰胺等是目前最普遍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