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有许多人都有小腿肿,脚面肿,用手指轻轻一按就有坑不起来,而且伴有腿沉腿困或者腿疼,西医说有肾病水肿,肝硬化水肿,说有的患者有可能是心源性水肿,也有的是静脉炎水肿,总之多数让吃利尿药,治标不治根,本中医治疗水肿一般分为三种类型,用中药治疗效果一般都不错,现在分享给大家。
风湿性腰腿痛疾病以中老年为多见,为何近年来向青年人群发展?既然是风湿性腰腿痛,那“痛”是不是一个身体信号?中医理论认为“肾主骨”,治疗风湿性腰腿痛是否也要强调补肾?中医世家如何治疗风湿性腰腿痛?本期特邀郎氏中医创始人郎玉麟及两代传承人,教你腰腿痛病的中医调养。
生活中,很多上了年纪的人,不少都有腰腿疼痛的毛病,常常两条腿没劲儿,走不了远路,走一走就要停一停,要不然就腰酸腿疼的受不了,而且有的时候,除了小腿外,说不上哪里还会突然疼一下子,就需要赶紧坐下来休息一下。
不管是腿抽筋、手脚麻木,还是关节痛、水肿,是不是都容易出现在四肢部位啊,如果把人体比做一个河流的话,四肢部分都属于河流的分支,手脚更是都在河的下游,河经常会出现到了下游就干枯没水的情况,在人体就是四肢得不到气血的濡养,就会出现腿抽筋、手脚麻、疼痛、水肿。
在中医上,肝主筋,肾主骨,而腰更是肾之府,所以人的腰腿筋骨,跟肝肾有很大关系,一般情况下,人年纪越大,肝肾消耗就越厉害,所以人一老,腰腿筋骨就不好,抵抗不了外界的风寒湿,那就容易得风湿病,稍微一碰水,一变天腰腿就疼的厉害,这也就是为什么,家里的老人总说自己腰腿疼,平时还穿很厚;
俗话说,人老腿先老,腿不好了腰也会出现问题,上了年纪以后是不是经常会觉得自己腰腿不如年轻时候了?首先我们要明白,腰腿都处在人体的下半身,下半身在中医上主要由肾脏来管,腰为肾之府,腰出了什么问题首先要考虑是不是肾的原因,强健腰腿也就是强健骨骼,肾又有主骨生髓的功能,想要骨骼强壮一定要有一个健康的肾,肾精才能化成骨髓,才能滋养骨骼,肾为先天之本,肝为藏血之脏,肝主筋,肾主骨,肝肾不足,则筋脉失于濡养,腰为肾之腑,所以腰膝酸软,行走困难,多半是肝肾不好,导致全身筋骨失去了气血津液的滋养,明白了这个道理,调理腰腿的毛病实质上就是补益肝肾,补肾精、补肝血。
大多数都是本身就有风湿关节炎,经冷风一吹,关节疼痛、肿胀的问题就进一步加重了。另外一个原因就是“气血不足”,《症因脉治痹证论》中说“痹之因,因气血不足,卫外之阳不固,皮毛空疏,腠理疏松,邪袭之,或露卧当风,冲寒冒雨,痹作矣”,意思是因为正气不足,营卫弱,无法抵抗外邪,一旦遇到外界风寒变天,就会出现肢体疼痛。
人上了年纪,肩周炎、劲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自己就找上门来,随着我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些疾病并非老年人所专有,而普遍存在年轻化的趋势,上述疾病属于中医“痹病”的范畴,我们常说的“不通则痛”就是这个道理,这句话也解释了疼痛病的病理机制,即气血不通,瘀血阻滞于内,经络运行不畅就会出现疼痛症状。
经常腰痛、背痛、肩膀痛、腿疼?介绍一个中成药帮助化解独活寄生丸,是唐代孙思邈的一首名方,流传至今,已经有千年历史。孙思邈,又被称作“孙真人”,是中医历史上贡献最大的名医之一,很多寺庙都供奉着孙思邈的塑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