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曹瞒传》记载,袁忠担任沛相时曾经想法办曹操,沛国人桓邵又轻视曹操,曹操担任兖州牧,陈留人边让的言论很是侵犯太祖,曹操于是杀了边让,进行夷族,袁忠、桓邵看到边让被杀,于是到交州避难,曹操派使者命令交州太守士燮把他们都杀了。
实际上,但凡得罪、顶撞过曹操的人,几乎都没有好下场。崔琰,字季珪,是当时最为德高望重的名士,史书上称他“清忠高亮,雅识经远,推方直道,正色于朝”,也就是清廉忠贞,正派儒雅,既有高风亮节,又有远见卓识,看人看得准,做事做得正,而且仪表堂堂,凛然于朝,据说连曹操看到他,也为他那一身正气而慑服。
【典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使崔季珪代,帝自捉刀立床头。既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英雄也。”【释义】泛指代人做事,多指写文章。如科举时代顶替考生入场代写文章,或替人书写信函或其他文件。
【读史札记】 作者:张欣(中国社会科学院古代史研究所副编审、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秘书长)辟除制度是指古代官僚机构主要负责人依据一定规则自主选任机构掾史的一种选官制度。与两晋时代相比,汉魏时期辟除制度较为盛行,而且在选拔官吏时发挥了突出作用,亦占有重要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