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华中师范大学官网显示,周鹏程于今年6月出任华中师范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此前,周鹏程担任华中师范大学第一附属中学校长。周鹏程 华中师范大学官网 图周鹏程,男,汉族,1968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正高级教师,博士生导师。
有人说,中小学一线教师,真的很难评上正高级教师职称,评上正高级教师职称的几乎都是校长或副校长等领导。这是为什么呢?校长或副校长评上正高级教师职称的优势在哪里呢?一线教师评正高级教师职称的不利因素有哪些呢?
尤其是他们学校的校长,正高级教师十多年没教过课了,不管学校的师资力量有多紧张,老师们即使是在忙,一周都快20节课了,这位校长在学校也是该喝茶喝茶,该喝酒喝酒,每天晃晃悠悠的,最气人的就是人家还拿着全校最高的工资!
领导即使不会做课题,也会有课题,而且往往是主持人,而那个真正做课题的老师往往是第一参与人;科研型教师能凭实力在各级学术刊物发表论文,而能凭实力发表论文的教师做课题则是轻车熟路,系列论文和课题又可以参与各级基础教育优秀成果评奖。
为了激励一线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官方制定了严格的考评机制。教师的薪资待遇都跟职称等级挂钩,想要评高级职称就要努力工作。曾几何时,职称评定机制确实起到了应有的激励效果,一线教师都以成为高级教师为傲,努力提升学生成绩,积极响应职称评定机制,然而近几年却有变味的趋势。
正高级教师有多难评上?看一看学校里就知道了!很多人认为,教师评高级职称条件虽然变简单了,但是真正能评上正高级职称的多数还是领导,评上高级教师的基层教师还是少数。正高级职称是教师职称界的天花板,可以享受到的待遇也是最高的。
2010年代,一个重磅消息震惊了基础教育界,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可以评正高职称了。从试点到缓步推开,从原来的一个县区一年仅有一两人获评正高,到现在的一个县区一年十多人、二三十人获评正高,不少基础教育界的老师们享受到了这一波政策红利。
我们都知道,自从职称制度改革之后,中小学教师也能评副高和正高级职称了。目前教育上已经拥有很多副高和正高级教师了。但我们也发现,虽然高级教师增加了不少,但是对教育教学好像也没什么贡献,教育面貌依然如此。那为什么这么多的高级和正高级教师并没有促进教育教学的发展呢?
#头条首发大赛#在教育领域,教师职称晋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话题,教师职称的弊端也人人皆知,且倍受社会诟病。教师职称晋升不是依据教龄,而是必须具备某些条件,比如荣誉、表彰、课题、优质课等,正是这些条条框框的限制,导致一线很多优秀的老师退休时还是初级职称。
我们学校领导地理老师、政治老师、物理老师、体育老师、生物老师居多。只有两个主课老师担任中层:一个英语老师,一个语文老师。从占比上,非常低。因为主课一个老师两个班,语数外三大主课老师占教师比例很大,但当领导的比例是极低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