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烟尘在东北,汉将辞家破残贼。”(《燕歌行》)“紫禁城高插云霄,金碧辉煌耀九霄。”(《北京赋》)“燕京女儿十六七,颜如花红眼如漆。”(《过燕京》)“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浣溪沙》)琼岛春荫,《古代诗歌中的北京》插图。
神京西望,一脉黛青的远山迤逦在苍穹之下,那是西山。清代诗人龚自珍对画家戴熙说:“西山有时渺然隔云汉外,有时苍然堕几席前,不关风雨晴晦也!”它是一座关乎情感的山,一座诗意的山。千百年来,称颂西山的文字何止万千,这里只能撷取一二。
此次大型报道从中小学课本出发,以记者纪行方式,借助文字、视频等载体,全面展现伟大祖国人文之美、自然之美、科技之美,记录新中国成立75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通州因漕运而兴,遥想当年,每日迎来送往,帝王谒陵南巡、文人进京会试、官吏述职赴任、闲绅逸士游历,“征车如水,川流不息”。沿着这条运河,不仅运来了大量的粮食和各种物资,还极大地推动了南北文化交流。如果让笔者推荐通州最美的一条路线,那一定是运河水路。
中国古代有不少城市与山水相依,其中一些名城以大面积的河湖为依托,经过漫长的历史积淀,形成景色绝佳的风景区,如唐长安之曲江池、杭州之西湖、扬州之瘦西湖、昆明之翠湖、济南之大明湖等,均为享誉天下的著名胜景。
总台记者分多路深入北京、南京、西安、洛阳等地进行探访,看这些古都如何挖掘历史文化资源,打造新地标、拓展新场景,多角度展现千年古都的崭新风貌。今天,我们目光东望,来关注北京。01传统与时尚交织的古都新韵北京是一座有着3000多年历史、800多年建都史的古都。
北京冬天的寒冷,货真价实,尤其住在西山。时过大雪节气,从寓所的窗口眺望延绵不断的西山,除了对漫漫寒冬的恐惧,还有一丝温暖的期待:期待2024年冬的第一场大雪,期待与雪霁后的西山来一场诗意的邂逅。作为燕京八景之一的“西山晴雪”之名起于何时?它在演进过程中又有些什么样的变化?
中国日报7月16日电(记者 姜东 耿菲菲)2023年7月15日,北京蓝天白云、晚霞如火,艳阳高照、暖风习习,绿树成荫、荷花盛开,夏日美景如画,进入暑期旅游高峰,迎接大批市民、游客游览观光。7月15日,颐和园谐趣园,游客欣赏、拍摄荷塘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