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低价”看得到买不到,假实惠,真复杂作者/ IT时报记者 孙妍编辑/ 郝俊慧 孙妍今年双11跟往年有何不同?此前,《IT时报》记者发现,手机竟然涨价了;当下退货高峰期,双11“奇闻”继续被挖掘,家电家装商品叠加补贴竟然比618还贵。
11月底,江苏正式拉开“国补”序幕,手机、平板、耳机等数码产品销售火爆,部分产品还出现了断货现象,供不应求。随着政策的持续实施,部分“小聪明”耍起了心机,想利用补贴政策赚取差价或搭售“碎屏险”、手机壳膜等产品,以此套取额外利润。近日,扬州便有一家通讯大卖场因此受到了处罚。
国补商品不参与价保引质疑、“车辆统筹保险”投诉激增、金融消费乱象不止……中国消费者协会今天发布的《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2024年,消费者投诉热点涉及多行业、多场景,从商家落实国补政策不规范到金融消费乱象等,反映出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
“XX消费券800减250,感兴趣的私”“代抢X月X日消费券”“八折的消费券谁要?”有不少人觉得消费券可以当成一门很好的生意来做,薅国家的羊毛不薅白不薅。其实,他可能已经在不知不觉中踏上了犯罪的道路。已经有先例,不是在吓唬你小律助提醒大家“倒卖消费券,涉嫌骗取公共财物。
来源: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2月6日电(中新财经记者 谢艺观)6日,中消协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提到国补消费市场活跃,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 据中消协介绍,一是商家涨价“套取”补贴。
中新社北京2月6日电 (记者 刘亮)中国消费者协会(下称中消协)6日发布的消息称,2024年国补(国家补贴政策)消费市场活跃,但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存在涨价套取补贴等行为。中消协当天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
近日有媒体报道,一些电商平台商家存在“先涨价后打折”、一机多卖、虚假交易等骗取“两新”国补的行为,引发社会关注。今年初,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发文明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旨在惠民利民、刺激消费、拉动内需、激发活力的国补政策,执行过程中却被不良商家变了味,成为“薅羊毛”工具。
近日,知名打假人王海在微博发文,称厨邦前生产总监高听明实名爆料:上市公司“中炬高新技术实业股份有限公司”旗下核心调味品企业“广东美味鲜调味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蚝油,蚝油汁仅占1.6%。并称广东厨邦食品有限公司在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过程中全程造假,诈骗国家补贴资金约2亿。
从“涨价打折”到“骗补打工”,电商平台的“套路”你中招了吗?嗨,朋友们,大家好!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热点话题——电商平台的“先涨价后打折”,这到底是“聪明”的商业手段,还是赤裸裸的“骗补”行为呢?最近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联手出台政策,严查这类行为,给大家带来了不少的讨论。
2月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其中,国补消费市场活跃,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导致相关投诉增加。消费者马先生在某平台购买了一台有国补的手机,买完后不到一周发现该手机降价了700元。
今年1月初,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发文,明确加力扩围实施“两新”(即大规模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政策。要求对发现存在不履行价格承诺、“先涨价后打折”等价格违法行为,以及套取补贴资金的经营主体,要第一时间取消其参与活动资格,并追缴国家补贴资金。
信网2月6日讯 6日,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2024年,消费者投诉热点涉及多行业、多场景,从商家落实国补政策不规范,到金融消费隐性收费,再到预付式消费纠纷、电信服务乱象等等,反映出部分经营者在商品质量、营销和服务等方面存在着问题。
长沙晚报掌上长沙2月7日讯 据人民网消息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公布《2024年全国消协组织受理投诉情况分析》。在投诉热点方面,中消协表示,2024年,消费者投诉热点涉及多行业、多场景,其中,国补消费市场活跃,部分商家营销行为有待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