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10月27日讯(通讯员 罗赛花)10月25日,株洲市九方中学邀请湖南金厚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律师李铃来校讲座。高二年级政治选科的学生参与听讲座,高二年级主任王宁刚、政治教师陈碧霞和班主任代表观摩学习。李铃还有另外一个身份,她是九方中学高二2201班学生的家长。
民法典作为民法基本法,与其特别法一道,形成了“5+3+4”的侵权责任免责事由构造体系,即总则编规定、侵权责任编一般规定、特殊侵权责任规定、人格权编规定和特别法规定的五重结构,分为通用免责事由、专用免责事由和具体免责事由三种基本类型,形成通用免责事由适用于全部侵权行为、专用免责事由适用于全部侵权行为、具体免责事由适用于侵害人格权的一般侵权行为和具体免责事由适用于特殊侵权行为四种适用范围。
9月26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一)》(以下简称“司法解释”)发布,针对民法典施行以来审判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明确和统一法律适用标准。民法典中,侵权责任编是体现权益保护的重要内容。维护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离不开完善的侵权责任制度。
实务问题一问:死亡赔偿金能否视为遗产?答:按照《民法典》第1122条第1款的规定:“遗产是自然人死亡时遗留的个人合法财产”。“死亡时遗留”意味着“遗产”应当是死者生前已经取得或者约定取得的财产,包括财产权利。遗产虽然不一定是现实权利,但它却是被继承人依法享有的固有利益。
侵权是指违反法律规定,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例如损害他人的生命、健康、财产、名誉等。小明觉得这些言论太过分了,就在帖子下面留言说:“你们这些人真是无聊,不要再诋毁别人了,你们有什么资格评论别人的生活?你们自己又有多完美?你们不过是一群垃圾而已!”
侵权责任是民事主体侵害他人权益应当承担的法律后果。《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通过“以人为本”和“与时俱进”的两条主线把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交通事故、医疗纠纷、现实损害、网络侵权等日常事务穿连在一起,构建起保护人民权利的法律大网。
民法典施行后,最高人民法院为正确实施民法典,回应社会关切,结合审判实践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制定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侵权责任编的解释》,于2024年9月26日正式发布,并自2024年9月27日起施行。
村居法官普法专栏武平县人民法院第15期 侵权责任篇编者按:侵权是指侵害他人民事权益的行为。从交通事故到医疗纠纷,从高空抛物到宠物伤人,从网络诽谤到环境污染......生活中我们可能遇到种种侵权行为。侵权需担责,损害需赔偿,这既是社会基本常识,也是民法基本原理。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12月4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樊未晨)近日,有全国人大代表提出“将民法典纳入初中《道德与法治》和高中《思想政治》课程体系”的建议,教育部在公开回复中明确,2020年5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公布后,教育部立即组织教材编写组对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