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安全是安邦定国的重要基石,是人民福祉的根本保障。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渗透与反渗透、窃密与反窃密的斗争日趋激烈,境外间谍情报机构对我国窃密活动无孔不入,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严重危害。国家安全需要你我共同守护,下面这些窃密风险隐患需要防范。
在数字化时代,智能手机已经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不仅是通信工具,也是存储个人信息、处理工作事务、进行金融交易的重要平台。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技术的飞速发展,手机安全问题也日益凸显,可能造成信息泄露,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信息泄露风险。
原标题:警惕科技“副业”背后的泄密隐患 近期,国家安全部门披露一起境外机构以“副业”为幌子,通过高薪兼职、学术合作等方式渗透我国科技领域的案例。某行业专家王某某在参与境外机构“技术咨询”项目时,无意间泄露核心技术数据,导致国家利益受损。
来源:中新网网络安全无小事近年来,国家安全机关工作发现,随着全民网络安全意识提升,机关、企事业单位等投入了大量技术、资金构建网络安全防线,但就是因为一些人为疏忽,给境外间谍情报机关留下了可乘之机。境外间谍网络窃密的常见手法——定向推送,瞒天过海。
零接触也能窃密?当今世界,信息化高度发达,无形的电磁身影无处不在,从手机信号到电视广播,从Wi-Fi到蓝牙……电磁信号已成为现代人类生产、生活中如影随形的信息传输媒介,在带给我们便利生活的同时,也暗藏着敏感信息泄露的风险。泄漏变泄密警钟要长鸣电磁泄漏是一种无形的物理现象。
科技蓬勃发展的数字时代,网上办公以其时效性和便捷性成为当今社会一种流行的工作方式。诸多线上平台汇集了强大的即时交流、格式转化、文件快传、群组讨论等兼顾社会交流和办公工具属性的“黑科技”功能,成为广大上班族处理日常事务的首选。
大数据时代,信息在网络空间发布、传播渠道愈发丰富多样。值得警惕的是,一些敏感信息在未经脱密处理、未经风险隐患评估的情况下,通过互联网公开传播,成为境外间谍情报机关获取开源情报的重要来源,对我国家安全构成威胁。
来源:环球时报【环球时报报道 记者 郭媛丹】4日,国家安全部在微信公众号发布紧急提醒,表示包括“文件传输助手”等一些办公“黑科技”可能有失泄密风险。接受《环球时报》记者采访的网络安全专家表示,从事敏感工作的群体,永远要坚持上网不涉密、涉密不上网的刚性制度法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