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问题,就拨打12345。”近年来,为第一时间倾听百姓声音、回应群众诉求,各地设置了政务服务便民热线,并将热线号码统一归并为“12345”。“12345”为群众提供了线上反映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成为各地联系群众、服务群众的好帮手。
当他第三次拨打12345热线,并按照接线员的指引,给衡水市高新区建设局打电话咨询相关事宜时,该局物业科的一位值班人员竟一脸鄙夷地吐出了这样的“金句”:“只要打12345的人,基本上这个人都是废了”,“打12345的这些人没有一个办成的”。
作者:王言虎有人投诉理发店把自己的刘海剪坏了,要求恢复原样,否则要跳楼自杀;有人办理的美容卡到期了,没使用完的美容服务,要求商家赔偿;还有人投诉要求“把熊猫喂胖点”……澎湃新闻近日刊发的一则报道,向我们展示了基层“12345”的诸多“不能承受之重”。
不久前,河北省衡水市居民李恒咨询物业收费问题,打了3次12345政务热线和20多次政府部门值班电话后,没有得到答案,反而被衡水市高新区建设局一位工作人员训斥打12345没用,“只要打12345的人,基本上这个人都是废了”,并称“打12345的这些人没有一个办成的”。
媳妇在社区工作,每天早出晚归,忙得看不到人影。问她怎么回事,得到了她一肚子怨念。让我没想到的是,她最大的怨念竟然来自于12345。大家都知道12345是一个帮大家反映问题、解决困难的热线,很多长时间解决不了的问题,打完这个电话很多都会很快就被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