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还是白雪皑皑千里冰封的齐鲁大地,转眼到了一派山清水秀春意盎然的祖国南疆一柳州。新兵团长向新来的首长立正报告,首长一米八的高个,操东北口音“新兵同志们!这次来看望你们,一是代表上级领导和大家见见面表示慰问,二是抽调部分同志跟我马上下部队去,下面由军务股王华山股长点名,点到谁出列。”
光标每30秒在圆型荧光屏上扫一圈,遇到回波的亮点即是飞机,测报手根据方位、距离用无线电报出数据,标图员听到数据标在图版上,点点连成线就是飞机飞行的航线,方向、批次、架数、高度,在图上是一目了然,供指挥员指挥战斗,战后备份研究敌机活动规律。
抗美援朝老兵向采访人员讲述战斗经历。殷定摄“陈爷爷,您身体还好吗?我们来看望您了!”“老咯!腿脚不利索了,不能再为国家作贡献了。”“您别这么说。这次过来是想告诉您,之前我们在您这里采录的回忆录出版了,特意来说一声。
上世纪七十年代末期建国以后,本以为我们会迎来平安的建国时期,没想到随着东北亚战场的一声枪响,人们不仅没等到期待已久的和平时光,反而和自己的亲人马上迎来生离死别的日子,只因为战火逐渐燎原到我国东北边边境。
在朝鲜,志愿军共打了五场战役,其中最经典的当属长津湖,滴水成冰的天气下,美军见识了志愿军不畏死的坚定意志,狼烟布满的松骨峰上,志愿军前赴后继的身影令人侧目,枪林弹雨上甘岭,黄继光是志愿军的缩影,血战,只为坚守保家乡。
1950年冬季,炙热的朝鲜战场温度降到了零下30度的低温。此时的朝鲜半岛中央山脉地带的隆冬,可以称得上极寒地带,就算是最能耐受寒冷的北方人,也受不了这样刺骨的寒风。然而在这样气温都有可能伤害生命的环境下,中国人民志愿军血战美军陆战一师。
2001年,军事文学作家李刚林在加拿大阿尔伯特的一家餐厅偶然遇到一位美国老人。得知李刚林是中国军人后,这位美国老人心情非常激动,并多次邀请他见面聊天,起初的时候李刚林也非常疑惑,经过几次交谈后他得知其中缘由。
关于抗美援朝,西方国家是这样评价的“这场战争的意义对于中国,如同独立战胜美国,是真正的立国之战!”1950年6月25日,朝鲜战争爆发,由于美国和前苏联的加入,使得这场朝鲜半岛的内部纷争,演变成一场国际性质的局部战争。
我一面参观,一路在想,能否利用这段难得的时间,在部队掀起学习历史的高潮,把帝国主义的本质,把他们扮演各个历史阶段的丑恶嘴脸和失败的命运,进一步揭穿外强中干的纸考虎形象和我们必胜的根源,要把国际主义、爱国主义和我军的英雄主义形象,通过战争表现出来。
我盼望已久的时刻,终于来到了,这是我一生中最高兴的一件大事,抗美援越的愿望实现啦,从18日18时29分时刻起,我和我的战友就成了国际主义战士啦,我早已下定决心,在这次出国作战中,为了消灭美帝,为五个伟大争光,哪怕是上刀山下火海也心甘情愿,我要像王杰那样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为了越南人民的解放,为祖国早日统一,我要献出自己的一切。
通过两个月没黑没白的苦练,终于结出了丰硕果实,连队在撤出阵地由原来的二个小时,提高到十九分钟,在撤出过程中哪些事是个人要做的,哪些二人合作的,哪些全班协调作的,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忙而不乱,按顺序推进,从打背包,撤帐蓬,弹药装车,火炮撤出,先干什么后干什么,一环紧扣一环,井井有条忙而不乱,在行进中,要明确分工,谁负责对前车和对空观察,谁负责对后车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