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新课标所提出的语文课堂教学要求,民族地区语文教学还存在一些短板,比如:课时多但质量不高,难以满足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要求;学科育人功能相对弱化,育人模式单一,学科及学科间的综合育人功能难以有效发挥等。
原标题:全面提升大学语文的育人功能语言承载了一个民族的独特文明,是民族文化之根。中华文明之所以传承千年,一脉相承、从未中断,一直延续到今天,文字和语言起到了重要的承载作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是中华民族的重要标志,它不单单是文化的载体,更是民族精神的凝聚体。
1月6日上午,2024年上海市普通高校春季招生统一文化考试语文科目顺利结束,市教育考试院邀请语文学科专家对试卷进行了评析。专家一致认为,2024年上海春考语文试卷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发挥育人功能,落实课标理念,注重综合考查,对教学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
《中等职业学校语文课程标准(2020年版)》明确指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强调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是语文课程的任务。如何强化中职语文学科的育人功能,在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内容,是摆在中职语文教师面前的一项重要课题。
鲁网9月12日讯(记者 祝令方)在日照市金海岸小学的校园里,有这样一位教师,她,以爱启智,以德润心,用心灵之光照亮学生的成长之路;她,以语育人,以文化人,在学生心田播下文化自信的种子。她,就是于雯,一个怀揣教育梦想,致力于用“语文”讲好中国故事的青年教师。
【求索】作者:韩卫娟(北京联合大学师范学院讲师、上海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博士后)学人小传王富仁(1941—2017),山东高唐人。1967年本科毕业于山东大学外语系俄语专业,1981年硕士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1984年博士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中国现代文学专业。
为了进一步提升学校师生文学素养,养成良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积极营造浓郁的校园书香文化氛围,为学生提供展示自我和相互交流的平台,近日,济南高新区第一实验学校在贤文校区举行了青竹文学社成立仪式暨社名征集活动颁奖仪式,这标志着学校首个文学社正式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