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先破后立与“先破后立”同义的成语很多,如破旧立新、破而后立、大破大立、不破不立等,强调的都是在改革或创新过程中,只有打破旧有的思想束缚,才能开创新的局面。先破后立的成功应用很多,大到战后重建新秩序,小到企业破产重组。
编者按:我院在大量的调研访谈之中,接收到不同领域企业家们对营商环境的感触和反馈,并将调研感悟分期刊发在相关研究报告上,引起广大读者热议。今天转载《啄木鸟》系列文章的第二篇《先立后破、先破后立、边立边破》。
所谓“先立后破”,就是要统筹兼顾稳和进,该立的要积极主动地立起来,该破的要在立的基础上坚决地破。稳扎稳打,把握好时、度、效,不能脱离实际,急于求成,避免出现“只破不立”或简单“一刀切”,导致“破”得太快,“立”得滞后。
大连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洪晓楠教授在《国家治理》撰文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先立后破”的方法论,并就重大改革与法律的关系、能源革命、绿色转型、中国式现代化、经济发展、新质生产力等问题对“先立后破”方法论作出论述;
有句话讲先破后立,又有话讲立而能破,万事万物都在永不停歇的向前推进。毛主席在建国前,形容说“这是进京赶考”这是讲看能不能立的住,不能骄傲自满学李自成,而在建国后又说“我们不仅能够打破一个旧中国,还能建设一个新中国”,这是讲不仅要立的住还要立的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