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网4月15日讯(融媒体记者 高慧子 通讯员 蔡炼)记者从市卫健委获悉,泉州市“十三五”以来投入31.7亿元新改扩建各级中医院,目前167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均建成中医馆,二级及以上公立综合医院和妇幼保健院等专科医院均设有中医类门诊。
每次贴药时间成人2-3小时,儿童0.5一1.5小时,每年贴药三次,连续贴敷三年效果更佳。中医馆的医生们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针灸、刮痧、火罐、推拿等传统中医方法治疗脊柱类疾病,如颈椎、腰椎病变引起的脖子、腰部、四肢等部位疼痛、酸胀、麻木、活动受限等不适;
人在生病时比较脆弱,容易病急乱投医。如果有人说,他能包治百病,你会相信吗?如果诊所没有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医护人员没有医师资格证,你还敢去吗?最近,鲤城区卫生局卫生监督所调查发现,一家诊疗场所涉嫌从事违法行为。
收录于话题(公益广告)为进一步落实常态化疫情防控措施,连日来,泉州市加大对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村卫生所(室)、民营医疗机构等重点场所冬春季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卫生监督执法力度,已有多家医疗机构因疫情防控措施不到位被查处。
来源:台海网台海网11月25日讯 据东南早报报道 跨过义全街,中山南路南端东侧,一条不起眼的小巷,串起中山南路和天后路。这条名为“大隘门”的小巷,早在宋末元初之际,是设在泉州的福建市舶司提举蒲寿庚府第的大门,巷名由此而来。在泉州城南,蒲寿庚是绕不开的“关键词”。
□融媒体记者 吴拏云 通讯员 黄玲艳泉州武术,始于晋唐,盛于两宋,枝繁叶茂。泉州民间好习武,这种浓厚武术文化氛围也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地方人文。自唐宋以后,泉州“民习击技,士重气节”的风气更加浓郁。到了明代中后期,伴随抗击倭寇与军事防御的需求,泉州又涵养了“尚武崇医”的地域文化传统。
(闽南网记者 尤燕姿 吴圳烽 文/图)是医生,又是一名管理者,作为正骨医院的院长,陈长贤对待病人,一直秉承"医者存仁,博达通雅"的思想,减轻病人的负担与痛苦。而站在医院管理层,他"守正创新",打造咱厝正骨,推行医武结合理念,努力使咱厝正骨成为泉州文化的一张名片。
泉州网9月20日讯(记者 张素萍 许钹钹 王柏峰 文/图)民国时期,中山中路121号(庄府巷口)一带的街面,一溜房子大部分是老字号“共和参药行”的店面,那些进深很长的店中内宅,曾存放着货源地道的中草药,也曾是入城解放泉州的解放军部队住宿营地之一。
4月24日上午,晋江市池店镇潘湖村卫生所正式揭牌!揭牌仪式邀请晋江市编办副主任王晓闽、晋江市卫健局二级主任科员张良溪、池店镇党委副书记林金龙以及晋江市中医院副院长颜长护等领导共同出席。活动由池店镇社会事务服务中心主任张国荣主持。
来源:泉州网台海网1月24日讯 据泉州网报道 泉州古城的中山中路193号,这里曾是中山路上著名的“苏用虎祖传风伤移轮接骨”诊所,由苏用虎创办于1936年。在几十年的时间里,这里不仅是泉州市民移轮接骨的习惯就诊处,许多东南亚华侨回泉州,也会慕名前来求诊。
为贯彻落实《福建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若干措施》精神,挖掘和传承闽医学派学术精华,推动闽医学派的繁荣发展,广泛传播各流派传承人救死扶伤的动人故事,发挥好中医药优势为广大群众服务,福建省卫生健康委员会启动闽医学派影像记录工程——《闽医学派名家荟》系列访谈节目,今天做客《闽医学派名家荟》的嘉宾是来自泉州市正骨医院、泉州正骨学术流派的陈长贤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