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平城区市场监管局向辖区市场经营主体发布应对职业索赔“七诀”提示函,帮助商家有效应对职业索赔行为,维护自身合法权益。近年来,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职业索赔现象屡见不鲜,投诉举报数量居高不下,且呈专业化、规模化、团伙化趋势。
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思聊工作室】原创 原 石 人民日报评论2024年09月19日 20:33北京仅仅几年,有人在12315平台投诉数千件;一天之内,市场监管部门收到同一人针对不同企业的10多件投诉函;大量发帖,在网络传播如何以异物为由申请外卖赔偿的“策略”……近段时间,一些
“职业打假人”的出现,本是帮助政府部门发挥“啄木鸟”的作用,净化市场环境。但近年来,一些“走偏了”的打假人开始转变为“职业索赔人”,这部分人身披消费者外衣,成为专职牟利者,以“维权”为名、涉嫌敲诈的职业索赔行为,频频引发争议。
河南日报客户端记者 康亚飞 通讯员 刘衍君 梅娜娜“这样的执法方式,确实是也站在我们经营户的角度考虑问题了。让我们在主动整改的同时,也切切实实减轻了负担。”近日,巩义市河洛镇某超市相关负责人孟女士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了地。原来,该超市因销售1袋过期食品,被职业索赔人投诉举报。
中新网上海4月28日电(记者 陈静)“近年来,职业索赔案件的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原上海市市场监管局一级巡视员胡浩代表上海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课题组28日分享了关于职业索赔问题的最新研究成果。根据相关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上海市职业类索赔类投诉数量达到了24.
△全国人大代表、资阳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九三学社资阳市委主委刘廷安封面新闻记者杨芮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此前,“女子卖150碗熟肉被举报为三无产品,法院判其退赔5万”,以及“主播被曝售卖假原切牛肉卷”等事件引发网友热议。
为有效应对辖区内“职业索赔举报人”借“消费维权”之名行“个人牟利”之实,防范恶意投诉举报行为挤占消费者合法维权渠道,日前,静安区检察院携手区公安分局、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共同会签《关于建立消费市场恶意投诉举报涉嫌违法犯罪线索移送及联合治理机制的意见》,促进辖区内检察院、公安分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在依法严厉打击网络欺诈和以“打假”为名的敲诈勒索行为方面的协作配合,共同维护区域良好的营商环境、市场环境和消费环境。
文/九派新闻特约评论员 舒圣祥近年来,职业索赔案件的数量呈现出持续上升的趋势。上海去年职业索赔投诉量高达24.6万件,近8000人年投诉量超过10件。还有人在一年内以“无证拍黄瓜”为由向1372家餐饮店提出高额索赔。这一现象呈现出团伙化、链条化的趋势。
来源:经济日报小则数百元,多则上万元,对企业而言,或许算不上大数目。但是这笔小钱,几乎每天都困扰着不少企业的正常经营。在消费市场中,“牟利性职业索赔”让企业如鲠在喉。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既是对营商环境的挑战,也考验着市场监管部门的智慧。
为有效遏制“以打假为名,行牟利之实”的职业索赔乱象,防范职业索赔人恶意投诉举报行为对市场秩序的持续破坏,近日,辽宁省丹东市市场监管局合作区分局深入辖区,向经营主体发放《促进诚信守法经营,防范应对职业索赔提示函》(以下简称提示函)。
来论 “双十一”到了,平台促销活动层出不穷,消费者也准备开启“买买买”模式。而“职业打假人”也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不少职业打假人在网上招揽徒弟。根据媒体报道,某职业打假人有150余名徒弟,学费是2000元一位,每个月有5万元到10万元的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