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61年(绍兴三十一年),金国大举南侵,南方很多的有识之士奋起反抗,其中就有后来大名鼎鼎的爱国词人辛弃疾,当时只有二十一岁的辛弃疾参加了起义,并且在战场上表现得很勇猛,立下了赫赫战功。此后他陆陆续续参加了好几次规模比较大的战斗,逐渐成为了一位小有名气的将领。
译者深化翻译,增加言者介绍:As an old Chinese saying goes.用典引文后还加注释:Huai Nan Zi. This is a collection of writings by scholars of different schools of philosophy compiled in the Western Han Dynasty under the patronage of Liu An, prince of Huainan.这个注释厚实了原来的用典。
品经典诗词,讲历史故事,玲子欢迎您的光临。前言:路扫饥寒迹,天哀志气人。休零离别泪,携手入西秦。——唐 王韫秀《同夫游秦》既然踏上了征程,就不要带着寒酸样,义无反顾地走下去才是硬道理,有志气的人,老天也会怜惜的。
在宝贵的精神财富中,浩瀚博大的历史文献、诗词曲赋、成语典故和各种习惯用语,不但充分展示着古人的聪慧睿智,同时也为我们取名提供了大量的宝贵素材。我国历代文人在写诗撰文时,因为仰慕和喜欢前人的诗词文章,熟稔成语典故,故而喜欢旁征博引。
《三国志·魏志·陈琳传》“军国书檄,多琳瑀 所作也” 裴松之 注引 三国 魏 鱼豢 《三国典略》:“ 琳作诸书及檄,草成呈 太祖 。太祖先苦头风,是日疾发,卧读 琳 所作,翕然而起曰:‘此愈我病。’。”后以“檄医头疾”概指其事。
想寻找专门的书,里面专门讲解《诗经》,《楚辞》,唐诗宋词以及別的国学经典中的名句以及该名句适用于什么场景下可以引用。也就是,在写现代文时,想引经据典,引用一些诗词句和古代名句,但需要知道怎么引用,引用在什么场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