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要“发放育儿补贴”,目前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在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育儿补贴的操作方案。对此,全国政协委员、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副院长朱同玉建议在国家层面建立生育支持基金,探索由财政支持、资金来源多元化的育儿补贴制度,并向重点区域和重点人群倾斜。
朝阳与余晖,都是生命中动人的风景。记者与多位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面对面,就“一老一小”这一话题进行访谈。他们或是从身边事、身边人讲起,或是结合自身专业进行分析,把关注点放在破解“带娃难”、纾解“养老忧”上。
在万众瞩目的目光中,两会圆满收官,这场盛会汇聚了各界代表的智慧与担当,承载着全体国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代表们不负众望,聚焦民生痛点、难点,为社会发展出谋划策,惠民政策如璀璨星光,照亮百姓前行的道路,其中四项提议更是掀起全网热潮,民众纷纷为其点赞,满心期待早日落地施行。
国家卫生健康委主任雷海潮在 3 月 7 日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全体会议时明确表示,国家卫健委正会同有关部门起草育儿补贴操作方案,今年将通过直接的惠民措施减轻家庭生育、养育负担。地方先行探索:补贴标准差异显著,效果初显。
有媒体发表《提高生育率:新时代中国人口发展的新任务》的署名文章,其中,关于“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引发舆论强烈反弹,社交媒体一片抨击之声。这位专家的具体建议:设立生育基金制度,尽量实现二孩生育补贴的自我运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