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日,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随着联合国环境规划署主席埃斯彭·巴特·艾德挥舞的再生塑料“木”槌落下,175个国家历经一周艰难谈判终于达成共识,同意在今年11月前完成“全球治理塑料污染条约”初稿的编写,并提交给下次会议讨论。
来源:环球时报 香港《南华早报》12月3日文章,原题:中国的竹子可以取代高排放塑料,但技术瓶颈造成了阻碍 根据中国政府11月初与国际竹藤组织联合发布的“以竹代塑”全球行动计划,为减少塑料污染和生产排放,中国政府将用竹制品取代更多塑料,提高竹子利用率。
近期,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印发《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提出行动目标——到2025年“以竹代塑”产业体系初步建立,为竹产业产品质量、产品种类、产业规模、综合效益进一步提升作出更深入与细化的布局。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你见过竹篮、竹笛、竹砧板,可你见过竹子混凝土吗?使用竹子千年,最近,我国又取得一项巨大突破,“以竹代石”的新型建筑材料横空出世,掀起了建筑界的革命。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关于印发了《加快“以竹代塑”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通知,其目的是推动“以竹代塑”高质量发展,助力减少塑料污染。其实细细一想,国家如此重视“以竹代塑”,并专门发布了三年行动方案,我认为不仅仅是关于环保,背后至少有三点深层含义。
治理塑料污染,中国提出好“竹”意。竹笋壳制作的一次性餐具,在餐饮外卖市场供不应求;近日,中国与国际竹藤组织共同发起“以竹代塑”倡议,发挥竹子在治理塑料污染、代替塑料产品方面的突出优势和作用,为高能耗、难降解的塑料制品提供基于自然的解决方案。
应对塑料污染已成为当前全球环境治理领域的热点议题。11月18日,国际竹藤组织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COP29)中国角举办边会,主题为“采取气候行动 减少塑料污染:助力落实‘以竹代塑’倡议”。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及截图,请知悉。众所周知,竹子这类东西,一直有着“竹林五金店”的称呼。我国用竹子做出来的东西,不仅用于日常生活,有时候还能用于工业生产,比如竹筋、竹衣、竹纸等。
新华社布鲁塞尔10月18日电(记者李骥志 李函林)“以竹代塑:中欧非竹科技创新与绿色产业合作论坛”17日在比利时布鲁塞尔举行。与会嘉宾表示,“以竹代塑”倡议为应对全球塑料污染和气候变化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中国、欧洲、非洲三方在竹科技创新和绿色产业合作方面潜力巨大。
央广网湖州8月18日消息(记者 姜頔 实习生 董雪冰)8月16日,国际(安吉)“以竹代塑”创新大会在湖州安吉举行。国家发改委、商务部、国家林草局等十个部门联合国际竹藤组织共商低碳竹产品在替代各类塑料制品以及节能减排方面的可行方案,引领全球“以竹代塑”消费理念,共同开展绿色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