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2年10月19日晚间,志愿军十五军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冒着激烈的炮火,互相掩护着向597.9高地缓慢推进,在前进了一段距离后,敌人的火力突然加强,敌军机枪碉堡持续喷出致命的火舌,给我军进攻制造了极大的阻碍;
“正当梨花开遍了天涯,河上飘着柔曼的轻纱。喀秋莎站在俊俏的岸上,歌声好像明媚的春光。”共有8条发射滑轨,一次齐射可发射口径为132mm的火箭弹16发,最大射程8.5km,既可单射,也可部分连射,或者一次齐射,装填一次齐射的弹药约需5~10min,一次齐射仅需7~10s。
1951年1月2日清晨,新任美军第8集团军军长李奇微给顶头上司麦克阿瑟写了一份新年贺卡,贺卡中李奇微颇有信心的向麦克阿瑟表示朝鲜战争形势一片大好,要不了多久美军就可以班师回国,结束这场战争,贺卡送出去后,李奇微像往常一样乘坐吉普车出发去前线视察,但眼前的场景却让他有些难以置信,大批南朝鲜军队正四处溃逃,他们手中的武器丢的丢散的散,后来李奇微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当时所看到的场景:“我以前从来没有过这样的感受,我向上帝祈祷,不要再目睹这样的情节”。
前言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为了抵御纳粹德军的侵略,付出了伤亡5000余万人的惨烈代价,是二战期间伤亡最为惨重的国家。在这场伟大的卫国战争中,《喀秋莎》这首俄国民谣传遍了整个苏军,这歌声把姑娘的情爱和士兵们的英勇报国联系在了一起,使得战壕里的战士们得到了心灵的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