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丹梨鹭 封面新闻记者秦怡 陈彦霏 实习生施媛媛7月19日,林万东工作的第10天,他第一次全面认识了自己工作的地方。作为云南省昆明市东川区2023年定向选调生,他跟随当地政府组织的活动,一路从东川城区来到当地村镇,也走进企业。林万东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是四年前的夏天。
极目新闻记者 陆缘通讯员 王夫之 熊利兵摄影/剪辑 邹斌海报设计 朱睿怡 实习生胡一民许多年后,杨粤依旧清晰地记得,15岁那年跟着远房亲戚离开家乡江夏,第一次来到深圳时的场景。面对眼前从未见过的高楼大厦、马路上车来车往,从武汉偏远农村出来的他“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看啥都稀奇”。
2016年,魏凯伦凭着620分的高分成绩脱颖而出,之后更是如愿实现了成为军人的梦想。魏凯伦是一位来自大山里的孩子,为了补贴家用,当年高考毕业之后,魏凯伦来到工地上找了一份差事,做起了搬砖的活计。魏凯伦的录取通知书,是在工地上搬砖的时候收到的。
视频:从工地搬砖到清华求学,学霸单小龙如今怎样了?6月29日,清华大学迎来2024年本科生毕业典礼,3500多名本科生从清华园启程,向下一个人生阶段进发。其中就有6年前因“在工地搬砖收到清华录取通知书”出名的单小龙,相关话题让他再次回归大众视野。
2019年,云南一位农村小伙,以理科713的高分考入了清华大学,原本以为是个值得赞扬的励志故事,没想到也充斥着一些“嘲讽”。编辑|法拉 文案|法拉无非是有人觉得,有出息的人靠的是能力,并不是学历,考入清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对他的未来一片嘲讽。
红网时刻新闻7月17日讯(通讯员 李爽 金彬)今年以来,邵东公安秉持着,小案不小看,小案不小办的工作理念,以打开路,以防助打,快侦快破各类民生小案,给辖区人民群众带来安全感。“感谢公安机关神速破案!”7月11日,水东江派出所将若干红砖返还给失主,获得夸赞。
赵桂宁一个寒门子弟,出身农村,父母年龄已经大了,为了减轻父母的负担,决定自己要勤工俭学,于是到工地搬砖。原本工地勤杂工一天150元,工地负责人得知赵桂宁考上了清华大学,每天给赵桂宁200元,算是支持赵桂宁了。
建筑行业是非常辛苦的一个行业,为了生活来到工地,整日没休24小时待岗,谈了好几年对象,因为异地风了,漂泼他乡,回不去的家,融不进去的城市,工作是为了更好的生活,可生活确一塌糊涂,这样下去还有出路?工地这样文化模式能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