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个地方老百姓茶余饭后"八卦合集",也能反映一个地区的普通人精神生活面貌。换句话说,哪个镇流传下来的神话故事、曲艺民俗越多,越代表当地人更会生活。下面一起看看泗县哪个乡镇的老百姓创造了最多的民间艺术吧。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积极推动文化走出去,讲好泗县故事、传播好泗县声音,取得了显著成效。泗县是泗州戏的发源地,2006年泗州戏入选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近年来,泗县组织泗州戏优秀表演团体、优秀剧目参加全省、乃至全国展演活动,积极推动泗州戏走出去。
2023年以来,泗县文化和旅游局围绕彰显文化自信、打造文旅强县目标,加快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文旅融合发展,打造公共文化服务新的制高点。开展戏曲进校园活动。董泽甫 供图打造县城公共文化场馆集聚区。泗县陆续建成“十大公共文化场馆”,总建筑面积达3万平方米,投资近十亿元。
来源:人民网-安徽频道泗县美食“霸王别姬”。 人民网 吕欢欢摄泗县烧饼。 人民网 吕欢欢摄泗县美食:金丝绞瓜。 人民网 吕欢欢摄活动现场,“金丝-银丝”烹饪作品之一。 人民网 吕欢欢摄活动现场评出“十大名厨”。 人民网 吕欢欢摄泗县县委副书记、县长王汝娜致辞。
宿州,安徽省的北大门,这里可谓是美食者的天堂,宿州美食口味适中,深受南北方人喜欢,当然在安徽省宿州市有不少闻名遐迩的小吃,以下是为大家介绍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小吃:1,符离集烧鸡,作为宿州的传统名菜和中国地理标志产品,它与德州扒鸡、河南道口烧鸡、锦州沟帮子熏鸡并称为“中国四大名鸡”。
近年来,安徽泗县以“促进全域旅游发展,打造文化旅游强县”为目标,以融合发展、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探索文旅发展创新举措为重点,大力推进文旅产业发展,让文化“看得见、摸得着、品得出味道”,使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中新网安徽新闻12月25日电 (武雷)近日,中央驻皖媒体泗县调研行来到位于安徽省宿州市泗县的一座中国古鞋博物馆,这里收藏着各式各样的古鞋,包括兽皮鞋、麻鞋和药物布鞋等。这些鞋子不仅展示了古代人们的穿着习惯,也反映了当时的工艺水平和文化特色。
“对,刚才这个步法很好,但是眼睛扫视的方向要再调整一下……”近日,在泗县泗州戏剧团的排练厅里,剧团里的“台柱子”姚玉友,正带着年轻的泗州戏演员排练新的泗州戏剧目,一招一式都反复揣摩、一腔一调都多次练唱。
很多人想了解这个县,结果发现他原来还有好几个兄弟——江苏的泗阳县、泗洪县,山东的泗水县。对于我国古代的河流,古人有“四渎”的说法,是对四条独流入海的大河的称呼,即“江、河、淮、济”,而“四渎”最主要的支流有八条,合在一起就有了“四渎八流”之说。
中新网安徽新闻6月28日电(记者 张强)解锁创新之城合肥;行于湖上淮北,见证隋唐盛世;探索世界药都、曹操故里——亳州;在宿州汴河畔,启智运河文明……少年阅世界,游皖研学正当时。教室之外,链接课本与现实,自有一片美好多元化的天地。
来源:安徽经济网以洛阳为中心,北至北京,南至杭州,全长约2700公里,隋唐大运河自隋大业元年(605年)开凿疏浚,金元时期湮废,通漕约500年......在古代,大运河是南北物流的高速通道;现如今,大运河正焕发着文旅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