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网·闪电新闻6月26日讯2023年8月,王欣欣老师积极响应国家对口支援、投身服务国家整体战略的号召,为了心中崇高的教育理想和远处那片高山,放弃了家里舒适的环境,不远千里,跨越山水,来到青海省海北州海晏县进行为期一年的支教工作。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吴晓东)“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青海行”成果展播日前在青海省兴海县中学举行,本次活动授牌兴海县中学为“北京师范大学美育实训基地”,象征着双方携手推进乡村美育教育的新篇章。 支教团合影。主办方供图“青春有为,强师有我”。
由北京师范大学与中国电影资料馆联合发起并主办的“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行”再次携手青海省兴海县,开启了2024年的美育支教活动。7月19日, “电影下乡——新时代大学生美育支教青海行”成果展播在兴海县中学举行。
在青藏高原腹地、三江源核心区,有个神秘的地方青海果洛,被誉为青藏高原上的秘境天堂!也是上海对口支援的地区。十四年来,上海教育帮扶一直源源不断活力输入这片土地。今年2月底,上海市虹口区“组团式”支教团队五名教师,来到了青海果洛州民族高级中学。
从海拔不到3米的黄浦江畔到青藏高原果洛有2000多公里,但共饮一江水的上海和果洛有着不解之缘。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召开,明确上海市对口支援果洛,并具体由虹口、长宁、奉贤、青浦、嘉定、黄浦6个区分别与果洛州玛沁、甘德、达日、班玛、久治、玛多6个县结对。
【编者按】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越来越多的高校学子走入真实生活,去寻访祖国的角角落落。他们或是去偏远县乡支教,或是去考察河流生态,或是去拜访非遗传承人……他们把青春书写在祖国大地上。当理想与现实碰撞,当知识与力行结合,他们体会到了怎样的青春滋味?又对社会与未来产生哪些新的想法?
时光荏苒,不知不觉间,已在青海贵德支教数月。还记得刚来贵德时看到澄澈黄河的那份欣喜,也还记得每天偶遇云卷云舒时的那份惊奇。然而若要问我,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回答,是孩子们那紫葡萄般的眼睛和那一声声稚嫩清脆的“老师好”。
海报新闻首席记者 解强民 通讯员 魏伟 青海海北州报道2024年2月29日,新年和元宵节的喜庆气氛还未完全退去,作为新一批山东援青教师团队的一员,我接到通知集中乘车前往济南,由济南遥墙机场启程飞赴西宁。
夕阳无限好,人间重晚晴。10月23日是我国传统节日重阳节。尊老敬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儿孙绕膝、享天伦之乐是老人们对晚年生活的美好愿景。然而有这样一对夫妇,在本可以安享晚年的年纪,选择了到西部地区支教,他们用身体力行展现了老年人不一样的精神追求。
高原雪域,莽莽苍山。随着视线的晃动,一幅长卷山水画就此铺开,藏青色打底的泼墨晕染开来,绵延且无垠。画幅中央,一条斑驳着雪银与青灰色的蛟龙逶迤其上,大有欲与天公试比高之态。未几,行至终章,视野变得开阔起来,单调的画卷多了些彩绘。
“老师,我是您 2012 年来支教时的学生加羊切忠。”2012 年,23岁的赵辰玮作为河北大学第七届研究生支教团的队长,奔赴青海省进行了为期一年的支教。12年后,赵辰玮与学生加羊切忠在短视频平台重逢,并收到了她带来的喜讯。
河北省高校开展形式多样的新生入学教育扣好大学生活第一粒扣子9月13日,华北理工大学面向2024级新生举行消防安全知识培训。华北理工大学供图新生入学教育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
中国女排美女惠若琪近日前往青海西宁,参加青海支教活动,并发微博配文:出发!忙着给带去的排球撒气,机场的工作人员也齐上阵了,太感谢了好心人啦!飞机再一次用赶的,好吧,准备起飞,等待着和小伙伴们西宁汇合啦。
9月20日,当中国女排积极备战世锦赛,原中国女排队长惠若琪踏上了青海支教的征程,目前惠若琪已经抵达青海,接下来惠若琪将组织以惠若琪命名的惠基金高原雏鹰会。公益事业总是不孤单的,此次前往青海,惠若琪的好友陈展、马蕴雯和许安琪一同前往,一起助力公益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