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8月,解放军开进江西省兴国县时,一位农妇站在部队的必经路上,总是不断向路过的战士打听,有没有人认识李才莲,有没有人见过他,为了能打听到李才莲的下落,这位农妇在路旁站了足足3天,直到最后一支部队走过后,她依然没有打听到有关李才莲的任何消息,即使这样,她脸上却没有露出灰心失望的表情,反而洋溢着满满的自信。
“1935年2月,中央苏区根据地丧失。面对国民党的围追堵截,红军兵分九路突围,大批革命干部在突围中牺牲,其中包括毛泽覃,瞿秋白,何叔衡,李才莲……”美国作家哈里森在《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书中这样写道。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这是苏轼写给他亡妻的悼亡诗,千百年来,不知牵动了多少文人骚客、平民百姓的心。然而,有一些人,他们没有像苏轼与他的妻子一般"死别",却是更让人揪心的"生离",再相见时,相顾相望不相识,执手看泪眼,心中万千话语敌抵不过两人对望之时的一滴泪。
新婚仅三天,他就离开了妻子,参军打仗,一句承诺,她就苦等70年,晚年才得知自己的丈夫早已牺牲。这是池煜华老人九十多岁时接受的一个拍摄,当时她用一双见风见光便流泪的浑浊、昏暗的眼睛看着镜头,这一刻,这双眼睛闪烁着光芒,仿佛是见到了虚妄时空中那个惦念一生的人。
1984年,河南女子新婚3天,丈夫就被紧急召回部队,再也没有回来。不料,女子竟改嫁丈夫亲兄弟。谁知,30年后,女子在祭拜亡夫时,她嚎啕大哭:“我对你的承诺,做到了!”女子叫谢玉花。她的丈夫,王长献,是一个军人。他们在简短的婚礼后只过了三天幸福的日子,王长献就被紧急召回部队。
刘大有老人在儿媳的照顾下接受采访 了解更多详细内容,可用手机扫描本报官方微信二维码 10月28日中午,在太原市万柏林区东风小区,马海平在厨房里忙活着给父母做饭,他的妻子则在卧室里,扶着母亲刘大有从床上坐起来,准备吃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