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我国男性来说,喝酒可是一项伴随终身的“事业”。从年轻时懵懵懂懂坐上酒桌,觉得酒辣难喝,到渐渐习惯了品酒,甚至每天都要来一点,酒量变大了,人也成熟了。但是长久以来,关于喝酒到底有没有好处的争论特别激烈。尤其是有人说,家里70岁的老爷子,现在还坚持每天喝2两,到底让不让戒呢?
在中国酒文化源远流长,各地的喝酒习俗也都有所不同,要说最奇特的,还属湖北的一些地区——喝早酒。这些地区喝早酒的习俗和长江的码头文化有关,为了不耽误白天行船,一般码头上都是夜里装货。工人们干了一夜的活儿,为了能睡个好觉,都会喝点白酒解解乏,就这样当地慢慢形成了喝早酒的习惯。
上了年纪之后,一提喝酒,家人劝、朋友劝,话里话外都是:酒有什么好的,赶快戒了吧!不得不承认,如果从关爱老年人这方面考量,身边有人管控着饮酒是好事,但过来人都知道,若是喝酒喝了大半辈子,有了酒瘾,这时没法说戒就戒,强行停酒的后果,往往会适得其反。
俗话说得好——家有一老,如有一宝,所以我们都企盼着他们能永远康健,可是问题就出在这里,不少这个年纪的老人都喜欢喝点小酒,这种时候就很为难了,到底管不管呢?不管吧,万一喝出个好歹怎么 办?管吧,老人一个不高兴做出什么过激行为更不好。
春节回家,除了团圆,我还得接下一项”艰巨“任务——陪老爸喝酒。虽然我是女孩,但在老爸眼里,我就是他的酒桌战友,一个根本不爱喝酒的战友。从小到大,每次吃饭,老爸总有那么一套开酒理由:”今天天气真好,这么好的天要喝点,“然后就把早早准备好的酒拿了出来。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这句开场白渐渐变了,虽然总体话术一样,但前面的理由每次变着花样儿。”今天下雨了,这种天就要喝点。
俗话说对酒当歌,人生几何,可以看出酒是个好东西呀,确实,很多人开心了会喝酒助兴;不开心了则会借酒消愁,但是酒虽然可以麻痹人的神经,但是却也能让人犯糊涂,所以很多人酒醒之后都不知道自己醉酒时做了啥荒唐事。来看看下面这个小故事,心疼这只金毛几秒钟。
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在家喝了二两老白干, 下午父亲就和平时一样,到我们镇上的老年活动中心打牌,其中有一位老人,也就是我父亲的牌友,中午去吃喜酒的时候,餐桌上的喜酒没有人喝,他就把那一瓶喜酒带了回来,下午打完牌,三位老人把那瓶一斤装的白酒,在没有任何下酒菜的情况下喝完了 ,我父亲就本就酒量不行,还空腹喝酒,于是就喝醉了,醉得不省人事,脚趴手软,趴在牌桌上一动不动的,把另外两位老人吓坏了,就给我妈妈打电话,说父亲走不动了,让我们去接一下父亲。
老父今年六十五,估计20岁开始喝酒。现在高血压(天天吃药)轻微脑梗(挂水好点了)之前每天8两左右60岁左右的时候,随时想起来就会喝口酒现在这身体,喝2两就站不稳了,摔了不知道多少次。劝是没办法劝的,我劝他,他说我妈脾气不好,给他脸色看,他是喝闷酒!我简直无语。
我爸62年的,来自云南一个小山村,从我记忆开始到现在我女儿9个月了,一直在喝酒,17年还因为酒喝多了突发胰腺炎,后来戒酒,差不多戒了三个月左右又开始喝了,现在一喝多就发酒疯,实在是受不了了,我该怎么办?
父亲今年49岁了,常年嗜酒如命,每天中午和晚上必有酒场,而且必喝醉!长年不在家吃饭,天天和一帮狐朋狗友喝酒。此情况已经有5、6年了,什么办法都想过,他也说过几万次戒酒,但第二天还是再犯!关上门不让他出去喝酒,他就翻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