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继立嗣,在古代中国是一种很盛行的习俗,这种举措,从先秦直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才逐渐绝迹。因此,现代的不少年轻人对这个词都很陌生,对这种行为也很不理解,觉得逼着一个人背弃亲爸爸去认叔伯为爸爸,真是太残忍太没有道理了。
【考】老。父亲。后只称亡父曰考。《礼·曲礼》:"生曰父……死曰考。"【妣】祖母或祖母辈以上的女性祖先。母亲。《尔雅·释亲》:"父为考,母为妣。"后来只用于亡母。《礼·曲礼》下:"生曰父、曰母、曰妻;死曰考、曰妣、曰嫔。
“家之无谱,犹国之无史”、“有族无谱、其族不大,有谱不修、其族不久”这些古话,都是表达了修家谱的重要性。家族宗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儒家文化的重要支柱,宗谱的作用,是传家的瑰宝,是治家的利器,是修身的榜样,也是治国的基础。今天来跟大家略谈修谱的用字规则。
家谱时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每个家族修一个完整的家谱,可以让族人了解自己的家族历史,知道家族的过去,预测自己家族的未来。通过家谱我们能知道家族的繁衍、寿命、迁徙、经济状况高等。修谱是奉先思孝,功在当今,福在后世。
古云:三世不修谱为不孝,家法坏,谱牒尚有遗风;谱牒坏,人家不知来处。故谱不可不修。现今社会,修谱实属不易,不说历史等外在因素,就说对修谱这件事认同之人,都不会有多少,由于社会发展迅速,思想观念的转变,人们对于家谱越来越不重视。更不要说懂谱之人,一个家族细数下来,都不会有几人。
出嗣:在封建宗法制度下,把自己的儿子给没有儿子的亲属作过继子。祧:古代称远祖的庙。20岁以上死亡者书“卒”或“早卒”。【螟蛉子】养子【流寓】寄居他乡。【适辽】至辽宁,泛指到我国东北地区。【配】元配。初娶的妻子,也称“嫡妻”。继配。元配亡故后,继娶之妻。【嫡、庶】“嫡”与“庶”相对,“嫡”在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庶”指妾,又称副室、偏房。【守节】在封建社会中,妇女在丈夫死后,立志不嫁,直到老死就是守节的行为,这样的妇女称为“节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