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道德经》中,提出了“无”、“有”,以及“名”的概念,大都限于自己的认知里。认知就是自我学习思考后的结果,这个结果或者叫结论是可发展的,前进的,提高的,可以用不确定的肯定来描述,具有局限性、发展性和探究性,故称为不确定。
作者:龍雲之子汉字在演化过程中,汉字原本的意思发生了很大的转变,特别是汉字简化后,汉字原本的意义有些已经面目全非。致使今人读古代典籍,出现很多歧义和多种解读,汉字本意不能回归其初衷,就很难理解中华先人原来伟大的思想。
在老子的《道德经》中,“无”和“有”是一对极其重要且富有深意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微妙而深刻的相互关系。“无”并非是绝对的虚无、空无,而是一种无形、无名、未显化的状态。它蕴含着无限的可能性和潜力,是万物的起始和根源。
因为参与老朋友@问道华夏先生文章的讨论,激发我再写一篇关于“有无”的文章。关于“有无”,以前我曾写过数篇文章了,但今天的文章是我思考的再升华,相信会给读者带来更深入的思考。首先问读者朋友们一个问题,“有无”的本质是什么?换个问法:“有无”实体还是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