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1日是第33个“世界艾滋病日”,中国吉林网记者面对面专访了我省一位HIV(艾滋病病毒)感染者,倾听了她的抗艾故事。初次见到“温暖”是在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今年已经50岁的她精神饱满,很难把她与艾滋病患者关联起来。
资料来源:1.秦萃,梁金良,王嘉,等.如何应对老年艾滋病[J].家庭科技,2022,(06):50-51.2.鲁进.关注老年艾滋病[J].家庭医学(下半月),2022,(09):62-63.3.耿伟.关爱老年群体,降低艾滋病感染风险[J].家庭医学,2020,(12):57.
本网7月23日讯(记者李丹)记者从吉林省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获悉,吉林省2014年6月份法定传染病疫情通报公布。记者了解到,2014年6月(2014年6月1日零时至6月30日24时),全省共报告法定传染病10528例,死亡7人。其中,甲类传染病无发病及死亡病例报告。
陈亦洋 艾滋病性病门诊、中西医结合科科主任,主任医师。毕业于长春中医药大学。擅长艾滋病、性病、结核的临床诊断及治疗。尤其对梅毒、神经梅毒,梅毒的母婴阻断,艾滋病抗病毒药物选择、机会性感染的救治,艾滋病暴露预防经验丰富。
因“性”传播超9成以青年群体居多提到“艾滋病”,相信很多人都会谈“艾”色变,尽量远离这个话题和群体。然而如今艾滋病的患者每年都在增加,今年长春市传染病医院传染科艾滋病门诊量便过千人,和10年前相比整整增长了100倍。
听科学怎么说今年的12月1日是第36个“世界艾滋病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凝聚社会力量,合力共抗艾滋”,强调艾滋病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全社会要共同参与,动员社会各方力量凝心聚力,目标一致,共同抗击艾滋病,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那么,什么是艾滋病?通过哪些方式进行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