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向南极# 4月15日,“雪龙”号极地科考船回到上海母港。第40次南极考察队员、武汉大学耿通回忆,船上大厨做的卤菜特别拿手,螺蛳粉也吃得比较嗨,每次聚餐也以火锅形式热闹,并表示同学褚馨德做的小龙虾也很好吃。
新华社“雪龙”号1月5日电(记者荣启涵)中国第33次南极科考队大洋队正在南极半岛海域进行全学科海洋环境综合考察,此次科考计划12天完成42个重点站位的考察作业。自1984年首次南极科考以来,南极半岛海域都是我国南极科考的研究重点。大洋队科考队员都在专注于哪些研究?
新华社“雪龙2”号11月13日电(记者黄韬铭)12日夜里11点,正在执行中国第41次南极考察任务的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2”号船舱逐渐安静下来。受副热带高压外围涌浪传递影响,这两天船晃得厉害。为防晕船,队员们纷纷减少活动,早早上床休息。
黄韬铭从南极越冬回来后,胡红桥梦里偶尔会出现一条小小的水沟。镜头拉近,水沟放大,渐渐变成雪白冰原间一条弯弯曲曲的水道。一艘载着物资的小艇小心翼翼地穿行其间,时不时调整航向,躲避漂流而来的碎冰,绕开可能侧翻的冰山。水路尽头,就是南极。
今年4月,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队完成考察任务后,已经全部返回国内。目前,科研人员正在对这次南极考察成果进行后续研究。记者探访极地大气化学实验室极地大气研究是此次南极考察的重要内容之一,科考人员完成了南极气象观测站点建设和运行维护、中山站大气化学观测等任务,并采集了相关的大气样品。
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第三十九次南极考察队圆满完成任务南极科考亮点多(科技视点)历时163天,行程6万余海里,中国第三十九次南极考察队近日圆满完成考察任务,顺利返回国内。这次南极考察有哪些亮点?发生了哪些难忘的故事?记者采访了自然资源部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多名南极科考队员。
新华社“雪龙2”号4月16日电 题:踏浪万里、筑梦冰原——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回眸新华社记者周圆4月16日,时隔160余天,“雪龙2”号再次驶过长江入海口。至此,执行中国第40次南极考察的3艘船均已安全返航。
她在乘坐总航程长达30个小时的飞机到阿根廷登船后,体验了冲锋艇巡游、徒步、皮划艇、冰泳、跳水、海冰登陆、造访科考站等各类项目,见到了企鹅、海豹、火山岛、冰川等令人难忘的事物和景象,顺利完成1876海里的全部行程。
央视网消息(焦点访谈):1985年2月20日,中国第一个南极考察站——长城站建成,标志着我国极地考察事业自此开创,广袤无垠的南极从此有了中国人持续奋斗的身影。同年,中国成为《南极条约》协商国,在国际南极治理舞台上正式有了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