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今天江阳沽酒客要给大家讲的这个“軃”,这个字恐怕很多人都不知道怎么读,它还要跟另外一个字连起来组成一个词语用“軃神”,其实它读成“妥神”,但是正确的写法不是妥协的妥,而是身加单为“軃”,这个词语在巴蜀方言文化里非常普遍,不仅仅泸州,重庆也常常用。
泸州人不再说的泸州话,依然是泸州话,其实方言里也有时代感,很多方言发音跟用词要分开来对待,比如说一个五十年代的泸州人跟一个零零后的泸州人,两个人都是地道的泸州,说着一样的声调,显然他们说法的思维方式和表达形式截然不同,你不能说谁才是正宗的泸州话,只能说,他们在这个时候说着属于这个时代的泸州话。
上茶馆,泡杯茶摆哈龙门阵,吹几句言子感觉简直不摆了弄冷个天气,冷得遭不住大家都来摆哈闲龙门阵吧泸州话说起来妖艳(儿)得很哟连不少本地人都听得昏戳戳的不信你就来试试哈■ ■ ■“ 三道拐的泥鳅 死的多活的少 ”濂溪路的三道拐一直都是农贸市场,卖菜、卖鱼、卖泥鳅的都有。
来四川这么久,只觉得四川的方言挺丰富。但没觉得有多么可笑。但是,被四川人这么一玩,竟然,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看一次笑一次,每次都笑你肚皮疼!哈!哈!哈!翠花!上酸菜!翠花:客官请慢用,悠着点笑!笑翻了本店概不负责给你翻面的!因为,没有辣么大的锅喘!一、裤儿落香梨!
别看泸州城市在过去没大好大点,但是正如邓丽君所唱的,小城故事多,继而小城的乐趣也多。江阳沽酒客觉得,无论哪个城市,无论你是六朝古都,还是一般旧城,除了它的那些古迹和历史典故以外,一代又一代老百姓形成的民间幽默智慧,才是最能够被记住和传承的,并且给当地人增添了一种特有的市井情趣,让大家时不时的拿出来调侃运用,颇有意思。
甭管你是南方人还是北方人,大概都听到过一句谚语叫“皇帝爱长子,百姓爱幺儿”。从字面上理解就是,皇帝的继承人一般是嫡出长子,所以当然要重点培养和爱护,而老百姓则是对最小的孩子充满溺爱,毕竟两者境况不同,格局和看法也不一样。
首先声明,展言子是巴蜀文化的一种长期特性,不是泸州独有,但是每个地方有每个地方的特色。我们不拒绝与时俱进,但是地方特色的保留和活化利用,也是对一个地方的认同和归属感不可或缺的内容,假如,这些东西在本土都显得淡漠和失去兴趣,那么这个地方将渐渐失去它应有的灵魂和特点,最终泯然众人矣。
我们国家地域广阔、历史悠久、民族众多,承载着各民族、各地方历史、文化特色、文明演变的东西现今很多都逐渐凋零了,就拿江阳沽酒客的家乡泸州来说,这里虽然有三千年的历史古城,但是到了今天,泸州保留下来的历史古迹还能见到的,真的是凤毛麟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