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John 被聘请为社区主任助理11月初,成都市图书馆在全国首个开通外籍人士图书借阅注册服务,外籍人士也能和普通市民一样在全市范围“通借通还”,并免费使用成都数字图书馆海量资源;11月8日上午,成都市人社局副局长荣光跃向西南交通大学的美籍高端人才陈晋川博士(CHEN JINC
来源:中国侨网中新网成都1月6日电 题:外籍“蓉漂”青年:用短视频讲述成都故事作者 单鹏深夜,4名年轻的外籍“蓉漂”围坐在一张餐桌旁,空空的桌上摆着4瓶啤酒,这是英国人丁一睿拍摄的一段短视频中的场景。当晚的“酒局”只有一个话题:成都给你带来了什么。“生活在成都,我感到十分幸运。
来源:【红星新闻网】“如果九月初去成都的话,会不会是旺季?人多不多?”8月15日,马来西亚女孩一心(化名)在社交账号上询问网友,今年一心已经去过4次成都。伴随着China travel越来越火,伴随而来的支付也解锁了一个个吃住游购行的消费新场景。
“洋创客”Peter(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在成都创业已十年的荷兰人Peter Kuppens俨然成了老成都。在成都老外创客圈里,他至少有两个身份:住房经纪人、创业指路人。数据显示,在蓉落户世界500强企业达262家,其中,境外企业193家。
2024年成都世界园艺博览会正在成都举办,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齐聚蓉城,共赴繁花之约。成都世园会成为一扇迎接全球国际友人的窗口,他们将由此更好地认识中国、感知中国、读懂中国。借此机会,成都也将向世界展示,除了美食和安逸(的生活),还能为外籍人才、为年轻求职者带来什么。
日前,市委宣传部(市文明办)联合市委社治委、市教育局推出我的城市记忆·大运“显眼包”市民创意征集展示活动,面向全社会发出“显眼包征集令”。征集令一经推出,立即得到了市民们的热烈响应。外国友人Gaia就是其中之一。
“三城三都”建设的加快推进,让成都越来越国际化;而国际化的持续深化,吸引越来越多的外国人来到成都;他们在成都工作、学习、生活,在成都结婚、生子、定居……随着时间的推移,除了相貌不变,这群外国人的生活习惯也越来越成都,而在其中表现最为突出、群体特征改变最大的便是CIFL!
本报记者 杨俊峰文/图9月4日,在四川省成都市东安湖体育公园主体育场,“2024走进魅力成都”外国专家调研团成员在参观成都大运会博物馆的陈列。9月3日,在成都川大智胜七重空间大国重器互动体验馆,乌克兰专家斯杰里马赫·亚历山大(左)体验模拟飞机驾驶。
封面新闻记者 杨芮雯 图片由受访者提供最近哪里的外国人最嗨?成都肯定榜上有名。在刚刚结束的成都大运会期间,忙着在四川看“花花”、吃火锅、炫“蓉宝”、在公园绿道骑行的外国朋友们频频刷屏……成都成为“老外”来了也不想走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