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的全国两会期间,一款先进的机器人记者在香港代表团驻地亮相,迅速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这款机器人记者不仅具备出色的采访功能,还能通过语音交互、人脸识别等技术实现与代表委员的流畅对话,展现了人工智能在新闻生产中的创新应用。
3月4日,2025年全国两会现场迎来一位特殊“记者”——人形机器人“夸父”。这位身高1.6米、体重45公斤的AI“记者”,为两会报道增添了一抹科技亮色。在此之前,一款宇树科技的人形机器人在蛇年春晚舞台上甩手绢而声名大噪。
来源:【陕西网】人形机器人“夸父”在深圳两会现场自如采访,AI数字主播以零失误完成《杭州新闻联播》春节特别节目……这些场景不再是科幻电影的桥段,而是当下新闻行业的真实图景。AI技术对于新闻媒体而言一石激起千层浪。
今年的全国两会,除了代表委员们带来的议案提案,还有一位特殊的“新面孔”让人眼前一亮——机器人记者。这些“AI记者”们不仅首次亮相两会,还凭借自己的“十八般武艺”赚足了眼球,让参加全国两会的代表们感叹:“科技的力量,果然不是盖的!”
3月11日下午,全国两会正式闭幕。两会时间里,深圳广电的外骨骼机器人、“夸父”人形机器人、单兵背包、“云制播”技术等“广电智媒+深圳智造”六件套火爆出圈,不仅引起北京市民的围观,超百家中外媒体同行也表现出浓厚兴趣,不少记者到现场试用体验,纷纷关注报道。
机器人记者崛起:在这个人工智能不断发展的时代,新闻行业也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机器人记者迅速崛起,传统记者面临着巨大的变革,或将存在失业风险。机器人新闻,也就是说新闻是经过电脑辅助完成的,新闻写作依托事先编好的计算机程序和现成的数据库信息,然后进行程序化和格式化的加工。
在彭博新闻社(Bloomberg News)发布的内容中,大约有三分之一的内容使用了某种形式的自动化技术。该公司使用的机器人系统Cyborg能够帮助记者在每个季度大量撰写数千篇关于各公司财报的文章。我原来一直相信文字的穿透力更强一些,现在发现是自己错了!
昨晚21时19分,四川九寨沟县发生7.0级地震。21时37分15秒,中国地震台网机器人自动编写稿件,仅用25秒出稿,540字并配发4张图片!内容包括速报参数、震中地形、热力人口、周边村镇、周边县区、历史地震、震中简介、震中天气8大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