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三秦都市报】作为中国古代文明的重要代表,青铜器不仅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更是人类艺术与工艺的瑰宝。然而,这些珍贵的文物并非人人都能亲眼欣赏。在第六届进博会上,来自宝鸡的赵凯希望通过自己带来的复制品把青铜器的故事讲给世界听。
作者:吕妍 李欣 赵晓收藏于山东博物馆的一套战国铜餐具,外形小巧,却内里乾坤。套内容纳餐具59件,包括10个耳杯、10个小碟、10个盒、4个深腹盒、25个盘,外加罍(léi)形的餐具外壳,共达60件,被誉为“收纳界的天花板”。这套战国铜餐具如何制成?
齐国都城“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连衽成帷,挥汗成雨,家敦而富,志高而扬”,是当时东方最大最繁荣的城市,贵族士大夫阶层生活奢侈,像这样的餐具极有可能是主人出行时使用的器具,所有部分均能放置在一个铜罐中,不仅方便实用,而且便于携带,另外从配套的十个耳杯和十个小碟来看,十人为宴的风
来源:澎湃新闻 商代是中国第一个有信史的时代,其陶器、玉器、青铜器、文学、文字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其中青铜器以其丰富的形态和深刻的象征意义,成为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早期简约的造型到后期复杂的设计,商代青铜器展示了审美观念和社会理念的深刻变迁。
读姜建强的《秘花》一书时,常产生一种恍惚,怀疑自己读的是一本日文书,这么说绝不是因为这书让人隔膜,而是因为尽管这是一本语言非常优美的中文书,却通过文本内容的色彩以及文本结构的语言搭建了一个完整的日本文化的审美世界,文中四处可见的精妙意象、机趣、色彩、禅心如同破门密码,打开书就推开了沉浸式体验日本审美文化的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