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位于中国东北腹地,长白山支脉边,它是清朝的龙兴之地,距今有三千多年的历史,沈阳作为老工业基地,在解放前就是东北中心城市,解放后,沈阳学习德国鲁尔区模式,装备制造业,军事工业,等等几乎全部涵盖,沈阳被誉为中国重工业的长子,无数位身怀绝技,或者,熟练的技术工人,勤劳刻苦的老百姓,为中国的国家基础建设,国防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作为沈阳市打造文化和旅游新亮点的六个片区之一,卫工街片区以卫工街为轴线,沿途串起大量工业遗存,老厂区,老厂房、老建筑连点成片,如同一个个“活化石”,静静诉说着沈阳百年工业史,从历史发端到创造辉煌,从经历阵痛到奋起转型…
1905文化创意园外景 受访者供图冬日午后,走进辽宁省沈阳市铁西区兴华北街一座锯齿形房顶的钢结构老厂房,穿梭于黑色的钢梁铁架间,仰头看到能够吊起10余吨重物品的天车,结实的缆绳下,吊钩依旧悬挂在那里。徜徉其中,脚下的铁梯和廊道发出低沉的声响,仿佛在唱着一首关于旧时光的歌。
当盛夏的阳光照耀着那极有年代感的红砖墙、红砖路斑驳的城市记忆也在工业遗产的“变身”中愈发明亮起来工业遗产是具有宝贵历史价值的城市文化遗存,既是老一辈建设者怀旧寻根、重温激情的地方,又是新时代建设者汲取营养、坚定信念的场所。
从知名老字号诞生地,到潮流消费聚集区,一座工业遗址蝶变,成为东北老工业区产业转型与城市更新的侧影。夕阳下,游人在红梅发酵艺术中心前漫步休憩(阚思邈/摄)沈阳铁西,几十年前锈迹斑斑、荒草萋萋的工业锈带,如今又有“火车”呼啸而来。
「我们愿意与你一起探索辽宁的每一处隐蔽角落。我们渴望与你一起挖掘生活的更多细节。我们向往远方,但更痴迷和沉醉于黑土地的烟火风味。」——小辽编辑部“每次路过这里都会放慢脚步,看着老厂房,好像能感觉到时光的流淌,有种想要哭的亲切感。
李艺说,进入新时期,在几代沈阳纺织人的共同努力下,沈阳纺织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门类齐全,产量、质量、品牌等均排在全国前列,毛纺织更是跻身全国前三,“那个时候,沈阳的纺织企业有几百户,职工达到8万余人,行业总产值能达到十几个亿。纺织业也成为当仁不让的出口创汇第一大户,远超过机械、冶金、化工等其他行业。”
曾经的食堂被改造为城市书房。本报记者 韩宇浩 刘芋彤 摄开栏的话工业遗产,指在工业长期发展进程中形成的,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和艺术价值,经认定的工业遗存。辽宁,“共和国工业长子”,工业遗产种类众多、内涵丰富、特色突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