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嘴巨燕鸥。野鸭湖自然保护区供图暮秋时节,越冬候鸟纷纷踏上南迁旅程。近日,记者从延庆区自然保护地管理处了解到,已有灰鹤、红嘴鸥、西伯利亚银鸥等20多种越冬候鸟“先头部队”抵达野鸭湖自然保护区,拉开今年秋冬季候鸟迁徙序幕。
北京市区公园尚未冰封的湖面中羽色华丽的鸳鸯成双成对,或优雅觅食或相互梳羽或自在游弋,一派卿卿我我的“恩爱”景象引得游人纷纷注目。以往只有春夏迁徙季、繁殖季才会出现的候鸟鸳鸯,为何也会在北京冬日现身?它们从哪儿来,靠什么生存?又是出于什么样的原因,它们选择了在北京“定居”?
北京城市副中心报 | 作者 冯维静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又来副中心过冬了。近日,在台湖镇水南村一片收割后的玉米地里,发现一只大鸨归来越冬,这已经是大鸨第8年来副中心越冬。爱鸟人士武政在台湖镇水南村观测候鸟时,惊喜地发现了一位“常客”。“是大鸨!又回来啦!
新京报讯 据“首都园林绿化”微信公众号消息,近日,观鸟爱好者在北京密云小漕村拍摄到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丹顶鹤和大鸨“结伴而行”的难得场景。丹顶鹤体长120-160厘米,体态优雅。在中国,丹顶鹤繁殖于东北,迁徙季节途经华北,并在长江中下游流域越冬。在北京,野生丹顶鹤为罕见旅鸟。
在牛口峪湿地保育区聚集了众多游客时而望向天空,时而看向水面不断发出赞叹之声只见几只体型硕大的黑鸟在宽阔的水面上徐徐低飞或驻水起舞原来这是一群素有“鸟中大熊猫”之称的黑鹳再次迁徙回归在牛口峪湿地栖息越冬“这已经是黑鹳连续五年在牛口峪湿地越冬了!
北京市冬季观鸟种类介绍除了春秋鸟类迁徙季以外,北京的冬季依然是观鸟的好时节,一方面是因为北京市鸟类资源丰富,众多的湿地自然保护区和公园等为鸟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环境,更为观鸟爱好者提供了良好的观赏条件。另一方面冬季植被稀疏,视野宽阔,各类鸟儿更容易被观察到。
早春的北京,正值候鸟迁徙季,很多摄影爱好者的镜头里出现黑颧、大鸨、震旦鸦雀、白骨顶鸡、斑头秋沙鸭等珍稀鸟类,可谓千姿百态、争奇斗艳。还有大批绿头鸭首次现身野鸭湖湿地自然保护区,与针尾鸭、斑嘴鸭、灰鹤、天鹅等一起觅食,令那些扛着“长枪短炮”的拍鸟人喜出望外。
【来源:北京日报】赤麻鸭。 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供图本报讯(记者 朱松梅)冬日渐深,候鸟迁徙季已经收尾。秋天以来,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总共在官厅水库监测到候鸟超6.9万只,是近年来最多的一次。最近,水鸟翻飞的官厅水库恢复了平静。
【来源:北京日报】候鸟迁徙季接近尾声。随着水毁修复工程结束、水质返清,最近,27只黑鹳又重新回到了房山拒马河。一个月前,黑豹野生动物保护站在拒马河流域监测到了黑鹳,这给了大家很大的惊喜。“去年夏天的暴雨后,拒马河水质变得浑浊,周边工程车也很多。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朱松梅数百万只候鸟正浩浩荡荡飞越北京,去往南方温暖的越冬地。11月14日,15只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白头鹤出现在官厅水库,是近年来种群数量最多的一次。“今年第一次发现白头鹤是在本月10日,那是一个家庭,总共5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