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甘肃广电-视听甘肃】清明历来是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光的季节,也是祭祀祭祖和已逝亲朋的时节。古代诗人留下了许许多多有关清明的诗词,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来源:【看余杭】○ 葛 鑫“清明”这两个字,仿佛天生就带着悠远、沉静而又略带忧郁的气质。它是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却又不只是一个节气。每逢清明,人们无论身在何方,总会想尽办法回到祖先的坟前,献上一束花、燃上一炷香,再送上无尽的思念与祈愿。在此过程中,诗词的情感也得到了真挚的抒发。
│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杜牧《清明》在农历每年三月初一前后(公历4月4-6日),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为清明节气。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点击观看视频↑清明者,万物清洁而明净也。《月令七十候集解》说:“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岁时百问》云:“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历书》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整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清景明,万物皆显,因此得名。
春花次第争妍,春林逐渐茂盛。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它源自上古时代的祖先信仰与春祭礼俗,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兼具自然与人文内涵。《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