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只蜜蜂和同样数目的苍蝇被装进一个玻璃瓶中,瓶子平放,瓶底朝着窗户。蜜蜂不停地想在瓶底上找到出口,直到它们力竭倒毙或饿死;而苍蝇则会在不到两分钟之内,穿过另一端的瓶底逃逸一空。蜜蜂认为,囚室的出口必然在光线明亮的地方;它们不停地重复着这种合乎逻辑的行动。
《苦干》是奥斯卡第14届获奖纪录片,也是奥斯卡第一次设立纪录片奖。就好像苍蝇和蜜蜂,都属于昆虫纲、有翅目,从分类学的角度,它们显然是同类,但是,它们有着天差地别的取向:苍蝇杂食喜屎,因幼虫长于粪便腐食中,故居于茅厕。
挡在你面前的,只有你自己。作者:洞见·一默有这样一个故事。禅师把小和尚关到一个房间里,用砖头堵上,让他找到门,自己走出来。小和尚在房间里仔细寻找,找遍每一个角落,发现房间根本没有门。小和尚想:“没有门,自己不能造一扇吗?”于是他推倒了一面墙,把它变成一扇门,从容走了出来。
《小王子》的精膸是小狐狸所说的“驯养”。当你全身心养一朵玫瑰时,你与玫瑰的关系就会悄悄发生调转:不是你在养玫瑰,而是玫瑰在驯养你。真正的成长就是持续地“被驯养”。真正的阅读是一种修行,人在阅读中被驯养。游手好闲的学习,并不比学习游手好闲好。
在人人都靠即时通讯联络的今天,你有多久没有写信了?写信时绵长的情感与细腻的体悟、收信时期待的心情与反复读信的感动,或许可以在时间的流逝中留下令人难以遗忘的印记。在童诗中,冬日铺天盖地的大雪会给村落写信,山里的乌鸦则会把红叶化为信。
作者:王立新(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寓言作为文学作品的一种体裁,历经上千年的发展,文字由简到繁,表达从叙事到抒情,是作者与现实共鸣的产物,是经验、理性与智慧的结晶。《伊索寓言》发端于古希腊,对欧洲文学产生过很大影响,相同的题材被演绎成许多不同的作品。
有人曾做过一个有趣的实验:将六只苍蝇和六只蜜蜂共同放进一只玻璃瓶中,然后将这个瓶子平放,让瓶底朝着窗户。蜜蜂为了逃出瓶子,朝着光线最亮的瓶底向下飞去,因为它们认为“囚室”的出口是最亮的地方,结果,它们因为屡次碰壁筋疲力尽而死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