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周婷婷 记者 严君臣)因为玩手机游戏时过不了关卡,家住南通海安的一名熊孩子用奶奶的微信账号给游戏充值,先后花掉了两千多元。“谢谢警察同志,孩子玩游戏充值的钱已经退回来了,特别感谢你们!”5月8日,海安市公安局城东派出所民警徐平收到了老人送来的锦旗。
【#4岁萌娃用妈妈手机网购35份洋葱# 妈妈:收货时都懵了,还偷买过玩具】9月16日,贵州铜仁一4岁萌娃用妈妈手机网购了35份洋葱和10份皮蛋。孩子妈妈宋女士称,儿子以前还在网购平台偷偷买过玩具,后来把收货地址删了就没有再买。
2月26日,藤县一位母亲向南国早报客户端反映,前不久,在她不知情的情况下,她四岁多的女儿使用她手机,进入微信小程序页面,花648元给一款麻将游戏充值,换了1296万枚游戏币。女孩母亲事后多次联系游戏平台,希望对方退回这笔钱,但遭到拒绝。
最近年关了,熊孩子们也都放假了,小智知道,过年了嘛,很多家长都会忙着置办年货,忙着招待亲戚,走家串门,有时候就会把手机往床上,桌子上,或者哪里一放,然后熊孩子盯上后,很有可能就会拿起来玩,偷偷的玩手游,用大人的钱买游戏装备。▲手机短信提醒,光998元/笔的消费就出现了8次。
大皖新闻讯 六安市霍邱公安机关在开展夏季治安打击整治行动的同时,也在不断的优化为民服务。大皖新闻记者8月14日下午从民警处了解到,霍邱县公安局城西湖派出所近日就妥善处理一起“熊孩子”豪购15万“玩具”的群众求助,费尽周折,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数万元,群众送去锦旗表达心里的感激。
家长接到神秘包裹 方知6岁孩子网购成功1月21日,海口陈先生在微信上发了一组图片和文字,成为朋友圈点击热点。 南国都市报记者许欣“惊讶,生气,无奈……这熊孩子居然做了一件我意想不到的事!”陈先生这句话后面缀了发怒、惊恐、抓狂等一连串的表情符号。
近日,一则“12岁‘熊孩子’玩手游5天花2.5万元”的消息引起社会关注。随着智能手机普及,触网低龄化现象越来越常见,“熊孩子”在父母不知情的情况下,用家长的手机进行电子支付,购买巨额游戏装备、贵重物品事件时有发生。这种买卖是否有效,家长能否主张退货呢?
8月15日,据大象新闻援引沸点视频报道,近日在安徽六安,12岁男孩偷偷用妈妈手机网购,花费15万元购买60件商品,此事引发关注。民警查看交易记录后发现,大部分网购商品为无人机产品,其中大疆牌机器人就高达8万多元。男孩将这些“玩具”偷偷藏在姥爷家,还有部分藏在了柴垛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