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1日,最高法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最高法民一庭庭长陈宜芳表示,消费案虽“小”,牵系大民生。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8月2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刘言)最高人民法院今天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及食品安全惩罚性赔偿典型案例,《解释》将从2024年8月22日起实施。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王俊 实习生 霍凯 北京报道食品药品安全涉及到每个人的切身利益。2024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
对于“知假买假”是否适用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制度,社会争议不断。最高人民法院也曾发布典型案例予以引导,但裁判规则还需通过法律文件正式明确。8月21日,最高法正式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重点聚焦“知假买假”赔偿问题。
半岛全媒体记者 尹彦鑫2024年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该司法解释于22日正式实施,对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规范“知假买假”索赔等作出规定,对代购不合格食品药品、食品标签及说明书瑕疵认定、小作坊责
中国日报8月21日电 (记者 杨泽坤)对于食品安全中“知假买假”的赔偿问题一直备受社会关注,最高法8月21日发布的《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明确,对普通消费者应以实际支付价款作为计算惩罚性赔偿金的基数。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讯(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刘胤衡 记者 陈晓)消费者明知食品不符合安全标准而购买,是否能享受“退一赔三”?近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审理了一起因“知假买假”引发的食品安全赔偿纠纷案,判决支持消费者退货,但未支持其三倍赔偿请求。
既可以对买方通过“知假买假”牟利的行为做出必要限制,又可以发挥消费者知法懂法的能动性惩罚制假卖假的商家,对于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予以统筹保护,将有利于法治化营商环境和公平消费环境的营造8月21日,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在规制“
信网8月30日讯(记者 赵彦阅)一直以来,“知假买假”的行为饱受争议。有人认为,明知有问题还买,当然不能“退一赔十”。也有人认为,正是因为有这些职业打假人的存在,卖家才会有所顾虑,对市场才会起到规范作用。如今,针对“知假买假”案件,有了明确的裁判规则。
人民网北京8月21日电 (薄晨棣、高清扬)今日,最高人民法院举行新闻发布会,发布《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以下简称《解释》),自2024年8月22日起施行。
原标题:消费者“知假买假”要求十倍赔偿(主题)法院:不支持、不可取(副题)金山网讯(王玲玲 黄宇 记者 翟进)消费者“知假买假”,而后向商家要求十倍赔偿,这究竟是维权还是唯利?记者日前从扬中法院获悉一起“假一赔十”判例,法院对消费者的这种行为不予支持。
食品药品安全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如何构建更加科学合理的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制度,保障“舌尖上的安全”?8月22日,一份与此有关的司法解释正式开始落地执行,知假买假索赔是否受支持?如何兼顾保护食品安全与小作坊、食品摊贩的合法权益?怎样平衡好各种关系和利益?
本报记者 黄 岩核心提示明知商品存在假冒伪劣问题,仍然故意大量购买,然后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向商家索取高额赔偿。一直以来,关于“知假买假”行为是否适用惩罚性赔偿问题,争议不断。如今,清晰的裁判规则来了。
来源:【春城晚报-开屏新闻】最高人民法院21日发布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所有购买者均在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充分保护普通消费者维权行为的同时,对“知假买假”予以规制。司法解释自8月22日起施行。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食品药品惩罚性赔偿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8月21日发布,自22日起施行。司法解释对所有购买者均在生活消费需要范围内支持惩罚性赔偿请求,充分保护普通消费者的维权行为。同时,对恶意高额索赔、连续购买索赔和反复索赔行为予以规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