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7日,在印度新德里召开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46届世界遗产大会通过决议,将“北京中轴线——中国理想都城秩序的杰作”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天坛于1998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如今又成为北京中轴线15个遗产构成要素之一,二者有何不同?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一年二十四个节气,其他节气,你大可以在各处欣赏美景,单单冬至,最好留给北京天坛!这是为什么?在古人看来,冬至日,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是阴阳转换、万物更新的日子,所以,明清两朝皇帝选择在这天举行祭天仪式。而地点,就定在天坛。
记者 李喆到北京中轴线打卡天坛,一次体验两个世界遗产,如今成了中外游客青睐的必游路线。作为北京中轴线上的遗产点之一,天坛在1998年成功申遗,是北京中轴线上一道熠熠发光的风景。1998年2月10日,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主席兰德·希尔瓦(右三)一行到天坛考察,徐志长(右二)陪同接待。
10月13日下午,来京参加2023国际城市媒体北京论坛的“一带一路”国际城市媒体参访团走进世界文化遗产天坛,寻觅历史踪迹、邂逅古都风采,了解北京保护利用历史文化遗产的实践经验,感受独属于北京的敦厚悠远、古韵新风、兼收并蓄、开放包容城市气质,感知新时代中国的时代魅力。
吴文旭给尤万娜介绍天坛谈起天坛的建造历程,北京导游协会会长吴文旭为留学生尤万娜讲到,明永乐皇帝建造天坛时,天坛还在城外,为了保护皇帝在天坛的安全,便在斋官内外修了两道御河。宫墙也有两层,外层叫砖墙,内城称紫墙。紫墙四周有167间回廊环绕,是守卫斋宫的八旗兵丁遮避风雨的地方。
故宫、圆明园、天坛、颐和园等古建筑是由谁设计的?如今越来越多的人能给出这个问题的答案,是源于一个团队多年的努力。中国之声特别策划《先生》今天播出:《王其亨:为中国古建筑找回话语权》。人物名片王其亨,1947年出生于河南博爱,著名古建筑学家,天津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概 述 概 述 天坛位于北京市东城区,在永定门内大街路东。原是明清两代皇帝祭祀皇天上帝的场所,始建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以后经过不断地改扩建,至清乾隆年间最终建成。天坛占地达273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祈年殿、圜丘、皇穹宇、斋宫、神乐署、牺牲所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