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不懂得什么叫“以文艺的名义耍流氓”,那你铁定没有听过上世纪欧美的摇滚乐。约翰列农 & 大野洋子 “Two Virgins” (1968)这二位的艳照不只这些,但你要明白在上世纪60年代,用情侣全果的照片做封面是一件多么冒险的事情,也许粉丝可通过照片幻想他们啪啪啪的场景。
很多摇滚乐手写的传记不好看,你都能想到他们会怎么凑够那三、四百页书。出生,长大,组乐队,泡妞,嗑药,泡妞,嗑药,泡妞,嗑药……这种类型的看看《The Dirt》和《Scar Tissue》就够了,再看多就倒胃口了。不过也有写得赞的,比如Bob Dylan和Patti Smith。
不以肉体的残疾为疾患,是勇者——但是炫耀肉体的残疾则是在同时晒出那腐烂肉体上的蛆虫,让人恶心;不以心灵精神的孱弱为疾患,是智者——但是炫耀心灵精神上的无知,则与无耻相去不远;不对人生种种假丑羞恶避之唯恐不及,没有妄自清高,是仁者——但是炫耀人生这种缺残,则是麻木不仁。
坚持多年的听歌和淘碟,我的音乐取向也在不断变化,现在听港台或大陆的流行歌已不太多,很多时候就为了怀旧和发文,平时主听的还是古典、摇滚和爵士。以摇滚乐为例,从大学开始喜欢上它,就一直被这张“大网”缠绕,始终没有走出来过。
序言今年年初,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一个音乐交流群里看到一条众筹链接,那是一本名叫《摇滚乐全史》的书,我大致看了一下内容介绍,有种怦然心动的感觉,价格虽然有点小贵,但是也还能接受,就立刻下了单子。足足等了半年多,这本书终于到手了!
我想每个热爱音乐的人都不会错过这部电影。“作为一个出生在1950年代的人而言,60年代的摇滚潮是绝对不可能错过的。当时的官方电台BBC根本不愿意播放摇滚乐,所以我们只去听那些独立电台放的节目——他们根本不吝啬去放摇滚。正是有了这些音乐,我这一代人才能成长起来。
#娱评大赏#大家好,我是马香玉。前不久,短剧《摇滚狂花》大结局了。因为剧情新颖、主演演技在线,让不少网友疯狂夸赞。但同时,剧中的摇滚元素也引来了不少争议。在很多摇滚迷看来,这部剧表面上打着宣传摇滚的旗号吸引噱头。实际上,更像是对摇滚刻板印象的大集合。
預計閱讀時間為: 4 分毫无疑问,史蒂夫·麦奎因(Steve McQueen)是我们有史以来最优秀的英国电影人之一:从他令人难忘的波比·山德士(Bobby Sands)传记片《饥饿》(Hunger)到2018年的大师级抢劫惊悚片《寡妇》(Widows),他作为叙事者的能力似乎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