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交通治堵工作新闻通气会上获悉,截至2024年12月底,成都第一批63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完成42项,中心城区拥堵指数从去年9月份的1.38已下降至1.31,治堵成效初显。根据预计,剩余堵点任务预计将于2025年6月底全面完成。
剑南大道作为成都高新南区南北走向的关键交通动脉,长期处于道路交通超饱和状态。随着剑南大道周边写字楼、居民住宅区及商业中心的不断增多,车辆在该道路各路口进行转向的需求显著增加。这一现象导致路口车辆排队等候及交织情况加剧,进而降低了通行效率,对剑南大道的整体通行能力产生了不利影响。
12月20日,红星新闻记者从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获悉,为缓解城市交通拥堵,日前,成都剑南大道出城方向盛邦街路口上线AI红绿灯,该红绿灯能够根据路面实时车流量,自动调整主道出辅道和辅道直行的放行时间,实现了车辆通过路口时从“车看灯”到“灯看车”的转变。
“科学治堵、高效治堵、开门治堵”,10月31日,成都市公布第一批堵点治理任务清单。此后,推进退围撤围、调整公交线路、优化交通组织、“小手术”微整治等各项工作铺展开来。截至目前,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已经全部启动。12月1日,治堵“满月”。
成都哪里堵?如何治?首批63个堵点,在2024年10月31日,以治理任务清单的形式向成都市民公布,治堵的决心、态度、力度由此可见。转眼,治堵已满两月。两个月的时间里,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采访相关部门,对话市民群众,探访治堵一线,回访治堵成效。记者观察到,市民感受到,变化正在发生。
“从前需要等3个红灯才能通过路口,现在只需等1个了!”“此前掉头总是被前方路口等待左转的车辆挡住,现在不挡了!”……长久以来,成都高新区剑南大道与锦城大道路口交通拥堵成为众多过往司机的共同感受,尤其是早晚高峰时期,路口处常出现长距离排行的情况。
川观新闻记者 段玉清12月2日,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自10月31日成都市公布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清单以来,截至目前,成都市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全部启动,17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完成,精细化调整交通组织6处,优化调整7条公交线路和17处公交站点,累计退围撤围面积38000
道路资源更多了截至本月中旬,成都已累计退围拆围面积27000余平方米、释放28条车道资源。与此同时,更为科学的“动态打围、占一还一”占道施工机制正在建立公交选择更多了目前成都开行家校通学定制线路149条,覆盖70余所学校(校区),每月服务家长和学生近18万乘次。
封面新闻记者 杨博10月31日,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成都市公布了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清单,其中包含武侯区华西医院片区、高新区剑南大道锦城大道路口等点位。摸底数全市日均汽车出行总量约427万辆根据日常交通态势监测,成都市道路交通运行态势主要呈现三大特征。
川观新闻记者 薛维睿 雷倢 文/图“回答问题时请直截了当讲‘干货’,穿靴戴帽不要来,也不要搞工作汇报。”2月26日晚,成都市锦江大礼堂会议室,一场聚焦“交通治堵”的“代表·局长面对面”咨询交流会展开,成都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刘守成作为会议主持,一开场就立下“规矩”。
11月28日,成都市公安局交通管理局开展“走进交警指挥大厅”市民体验日活动,邀请市民代表来到指挥大厅,了解成都交警“堵点治理”工作情况,贡献自己的治堵“金点子”。上午9∶30,市民代表来到指挥大厅,民警欧阳介绍了全市道路运行情况与“开门治堵”工作成效。
12月2日,记者从市交通治堵专班了解到,截至目前,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全部启动,17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完成,精细化调整交通组织6处,优化调整7条公交线路和17处公交站点,累计退围撤围面积38000余平方米、释放34条车道资源。
12月2日,记者从成都市交通运输局获悉,自10月31日成都市公布第一批次堵点治理任务清单以来,截至目前,第一批次63项堵点治理任务全部启动,17项堵点治理任务已完成,精细化调整交通组织6处,优化调整7条公交线路和17处公交站点,累计退围撤围面积38000余平方米、释放34条车道资
来源:【四川新闻网】四川新闻网-首屏新闻记者 张宇近年来,成都交警依托“成都市道路交通信号灯控制中心”,以安全和效率为目标,通过打造统一信控平台、信号配时优化、交通组织优化等多种手段,针对路口、干道、医院、学校、商圈、景点、文体场馆等多种应用场景,深度挖掘智慧交通领域的大数据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