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得而食诸?” 《论语》 杨伯峻先生《论语译注》的翻译是:齐景公向孔子问政治。孔子答道:“君要像个君,臣要像个臣,父亲要像父亲,儿子要像儿子。”景公道:“对呀!
但如果真了解儒家思想本意后,应该明白孔子根本不是这个意思,儒家这句话的本意是,君有君的样子,臣也要有臣的样子,父有父样,子有子样,啥意思,就是君要有爱民如子的样子,国君对臣民要有道德上的表率,臣子也要对国君有忠心的义务,父应该有慈爱的样子,孩子要有孝道的品德。
孔子到齐国去,当时执政的齐景公问孔子怎样才能管理好一个国家,孔子说“君君臣臣,父父子子”,2000年后遭到的现代人的猛烈批判。孔子这句话为什么会遭到批判呢?因为后世人的误解,把这句话误一步步用,让孔子背了黑锅。
《儒道思想与现代社会》,方旭东著,中华书局,2022年1月版,375页,48.00元。三年前,笔者拜读了方旭东教授的《新儒学义理要诠》一书,并参加了在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举办的新书座谈会,当时特别指出,作者将生命体验融入儒学义理的阐发当中,并非仅仅是进行学理探讨的等闲之作,并期待今后能有不受现今学术论文呆板模式限制、更加灵活多样、富有实感的著作问世。
中新社济南7月11日电 题:中国传统文化有何当代价值?作者 何中华 山东大学哲学与社会发展学院教授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作为现代人,我们必须对古老的智慧保持足够的敬畏。因为古老的智慧有其恒久的历史穿透力,不存在过时与否的问题。
最近,有关儒家思想“忠”的探讨和怼骂十分火热,特别是抗金民族英雄岳飞与千古第一罪相秦桧这一历史骂名被一伙人定论为历史“冤案”;还有中国现代文学的旗手鲁迅,其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也有人给以棒杀,这个社会到底怎么了?